第40章 猫(1/2)

鲁仲走时一身酒意,回来时,那酒意更浓了三分。

白绝从殿里鼎中,将粟米粥盛出一碗,递到鲁仲身前:“仲先生且醒醒酒。”

鲁仲受宠若惊,双手将碗放在案上,酒意清醒了几分:“大王勿怪,臣去城中几位弟子家中,见他们今日年节,依旧静心读书、学业不曾落下,心中高兴,便与他们多喝了几杯。”

白绝点头道:“与百姓共苦,保得一方安宁,是圣贤之道;与权贵同甘,自上而下,辅助君王治理百姓,同样是圣贤之道。仲先生今天查看弟子学业,其中可有一二能用的人材么?”

说到这个,鲁仲心里就十分高兴,脸上难得露出些喜色来,笑道:“诸弟子中,才德俱全者有一,有德行堪为人师者有五,余者碌碌,尚需多加教导。”

白绝点头,挥挥手,自自己桌案上,拿起一块绢布,放在鲁仲身前,道:“仲先生且看,这是桃源国大致地图。这几处标记点,是我与国相先前,预备要建的五处砖窑,本想着开春再做,方才见城南百姓,多有饥寒者,便顾不上许多了。”

鲁仲神色一凝,有些惊疑不定。

无论是煤石还是铁器监造,以及其他用工的事情,先前都是宋黑掌管,对方和自己一向不和,无意把手中事务分给自己,怎么如今……

东边案后的宋黑,见他看来,嘴角抽了抽,绷着脸道:“看什么看?莫非你德才有亏,不敢接任此事么?!”

鲁仲嘴角也抽了抽,直接回击:“此小事耳!有何不敢!”

两个心腹眼看就要大过年地吵架,白绝嘴角也抽了抽,叮嘱道:“这五处砖窑,所产之砖,本是要用于军士营房,现在做这件事,是想给城南那些艰难求生、体弱家贫的庶民,一些贴补家用的机会。此事不可明说,仲先生此去用工,切记不可只挑选那些身强体壮的……”

鲁仲心领神会,跃跃欲试:“臣明白!”

祭祀、剿匪、君王问计,固然也都是重任,但毕竟桃源国小,显得有些空闲,平日里也无甚事务,鲁仲早就对宋黑一天忙到晚、受白绝时刻重用的待遇,羡慕万分了。

这时候能分些事务,比白绝赏他千金还要高兴。

白绝见头点头,也没说什么“青砖、红砖”的工艺之类。

砖窑先造起来,那些懂这些的百姓立即烧砖,最快上手,不必再耗时教导,耽误工夫。

建砖窑,对产出并不十分在意,在意的是在些过程中,能借由这五处砖窑,让城南艰难求活的百姓,得些求活的机会。

如果单只为了砖瓦,这五处砖窑应当建在一块,分开建有许多麻烦,损耗也大。

天地如虎,能从虎口中早一日夺出些人命,总是好的,工艺改进,以后再说。

……

鲁仲有事要做,也不顾是不是过年,直接带着十余名军士,如今自己城中弟子,就往地图上所标志的地方赶去探查了。

这五处地点,地处城南村寨深处,尽量顾到南边远处的村子,鲁仲知道白绝心思,也没谏言诸如“把砖窑建在煤石充裕处”之类的话,每天自早到晚,忙得不见人影。

宋黑受到刺激,也是不像前两天那么心情自在,年后继续召集百姓,趁太阳天采集煤石、铁石,全力炼制佩剑、矛戈之类的兵器。

这些兵器,是要运到凌霄城,卖给那些权贵、商人,然后换粮食的。

宋黑知道,外面的人,不像白绝,有点铁器,第一时间永远想的是军用、是护卫自己安全,自己就算制出农具卖出去,也是要被那些人融了弄成兵器的。

干脆直接卖铁剑、铁矛头,换回来的粮食,也正好用作五座砖窑,以及其他百姓想要换取的粮食。

毕竟,府里的粮食也不充裕。

桃源国的赋税,够白绝养几十个美人天天酒池肉林的,但不够白绝大肆建设,给百姓支用的,最初的粮食,一靠逮机会敲城中崇擒虎家的竹杠、二靠玉帝当初赏赐的那千金,三靠前段时间献“石磨”有功,玉帝赏的一百车财货。

好在旁边就是凌霄城,这个常年风调雨顺的“三界第一产粮地”,不然换成别的穷地方,想拿金子买粮食,都买不到。

其实不止白绝,城中崇家、胡家那些权贵,同样也经常去凌霄城采买粮食。

只不过,他们是先从凌霄城买麦子,然后用麦子,从百姓手中换下积攒的“粟米”,再把“粟米”卖回凌霄城,从中赚取差价。

甚至,有些百姓不舍得吃白面,平日里也是只吃黑面、麸面、豆饭,把白面卖出去,换回更多更便宜的粗粮吃。

河边就有水车能随意舂米,旁边也有三座石磨,不过还没用上水车,只能由百姓自己推磨磨麦。

只靠这几件“公共设施”,今年桃源国的百姓,才不像往年那样,每天都能冻死饿死几个人。

……

既然把事情都交给了宋黑、鲁仲,白绝也万事不加过问,这点小事,还难不住自家这两位国相军师。

因此,白绝倒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