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 打开了一扇门呐!(2/3)

做实业的,说说你的想法吧,我们听听。”

“那我就说说我的愚见,权当是抛砖引玉了。”

赵山河淡淡一笑,对这个话题他还真的是很有发言权,因为前世的时候,他就是负责处理这件事的,经常性的和高校、科研机构打交道。

“说说。”周南征好奇地看过来。

他也想要瞧瞧,这个在蒋光年嘴里被夸奖得都快夸出花的厂长,到底是不是有真才实学。要是说有,他自然是愿意结交。可要是说他只是一个单纯的商人,那周南征还真的未必会把他放在眼里。

毕竟自己是华清大学的校长。

“周校长,我的河图制造就是产学研里的产,而在我的工厂里面是有实验室的,这个应该就是产学研里的研。我之前是没有和学校打过交道,但我相信,要是说在我拥有产和研的基础上,再有高校的加入,这个体系将会更加完美。”

“产学研是有共同目标和共同诉求的,这就是产品价值。不管是高校还是研究所,你所研发出来的产品要是说没有价值,没有市场,那么这个产品的研发便是失败的。”

“所以这就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合作模式。”

合作模式?

周南征原本无所动容的表情,在听到赵山河说到这里后,心思微动,颇感兴趣地看过来:“你继续说,都有些什么合作模式?”

“在我看来,产学研的合作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必说非要局限在一种。哪种有用,哪种最方便,咱们便用哪种。”

“比如说从合作的时间长短来分,咱们可以分成短期合作,长期合作和一体化合作。”

“要是说从合作主体的关系来分的话,咱们可以分成校内产学研合作模式,双向的联合体合作模式,多向联合体合作模式,甚至可以有中介协调性合作模式。”

……

赵山河不断地说着,周南征和蒋光年对视一眼后,都察觉到对方眼中的吃惊,两人暗暗佩服着赵山河的见解,都认真仔细地聆听着。

“这就是我站在企业角度的一些想法。”

“当然,要是说站在高校角度的话,我想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也是很重要的,毕竟只有将这个模式确定好,才能够保证高校在人才培养和知识传递,创新,转移等等的过程中,很好地实现价值。这样最起码是能做到有的放矢。”

“两位校长,我就说这么多吧。要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两位多多指正。”

“可以啊赵厂长,你刚才说的这些对我们很有启发,可以说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呐!我相信顺着你说的这些,我们是能将产学研的合作模式完善起来的。”

周南征高兴地夸奖着。

“哪里哪里,这只是我的一点粗鄙之见,还望两位不要见笑。”

赵山河端起面前的茶杯喝了几口。

“没想到啊,赵厂长你不但是经商有术,这理论知识也这么扎实。像你这样的人,就算是来大学任教,我觉得都是没问题的。”

蒋光年哈哈大笑。

“要不我给你走个特批,你来我们东州大学执教吧。”

“蒋校长,您这话是说笑了,我一个连大学都没有上过,只是个技校的毕业生,怎么有资格进入东州大学执教。”赵山河摇摇双手拒绝。

“那你当初为什么没有考大学?”蒋光年好奇地问道。

“穷!”

赵山河表情坦然地说道:“我当初也是想过考大学的,可我们家的条件不好,要是说非要去读大学的话,我们家就都得喝西北风。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也不是那块读书的料儿,学习成绩差得很,和我妹妹比,那就是天壤之别。”

“所以我在读完初中后就去读了技校。”

“原来如此。”

蒋光年感慨着说道:“是啊,穷是一种最致命的毒药,它会让很多优秀的学子止步于大学校门之外。要是说所有的家庭都变得富裕起来,那读大学就不会是一种奢望。”

“你们啊说得都对,但是我觉得读书不是一个临时性的事情,它应该是一个长期性的。只要你喜欢读书,只要你喜欢钻研,那么就算是没有上过大学,你也照样能够成功。”

“就比如赵厂长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现在谁敢说他不是成功人士?”周南征说道。

“周校长过奖了,我哪里算什么成功人士。”

赵山河摇摇头,眼神诚恳地说道:“我这才哪到哪儿,这才刚刚开始起步,以后的路还长着呢。”

“哈哈,对,长着呢。”

周南征大笑过后,忽然间问出一个问题。

就是这个问题让赵山河一下坐直,眼神炙热地看过去。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a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