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回 裕妃献宝(上)(2/2)

不是说说那样简单。

第二天,司秀娟的人终于出现,作为京城顶尖的刺绣工艺自然信得过,付了工钱,裕王妃告别夫君,带上礼物,随行丫环牵着小世子肥嘟嘟的小手赶奔宫中,于是便有了刚才的一幕发生。

只见裕王妃手里捧着一个木盒,上面蒙着金色的纱绢,必然十分尊贵,身后的丫环怀里抱着一个大一些的锦盒,里面不知装了什么东西,应该就是献给嘉靖的礼物。

这里暗表,朱元璋的后人名字极为怪异,朱元璋的儿子完全以木为偏旁,长子朱标,次子朱惘,后来的明成祖便是朱棣,至于宁王朱权等等等等,完全是以木为旁,朱元璋一生殚精竭虑,希望以自身为楷模构建一套供子孙后代效仿的模式,于是事必躬亲兢兢业业,即便是子孙的姓名同样有严格的界定,严格按照木、火、土、金、水排列,其中按照的不是五行相克之理,而是五行相生,目的就是告诉子孙,上一代的人是你的叔伯,绝对不能做出以下犯上的忤逆之事,不想朱元璋一生英明反而犯下一件糊涂事,那就是后继之君的选择上,有儿二十余人,各个如狼似虎,尤其是燕王朱棣勇猛好战立下军功无数,即便是十七子宁王同样善谋利事,可惜朱元璋偏偏选择的是自己的皇孙,仁慈、宽厚的朱允炆。

朱元璋死后,朱棣尚且能够按照遗愿辅佐自己的侄儿,可惜后来叔侄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诸王封地兵权对皇权威胁极大,于是在几位权臣鼓动下,朱允炆决心削藩,先是以各种理由捉拿诸王,唯一不动的便是燕王、宁王,多半是因为两人实力太强,不想确是犯了最大的错误,这样做无形之中令原本散沙一般的诸王围绕在燕王周围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朱棣最后发动兵变夺取天下,这里不再细表,朱棣一生受朱元璋影响颇深,一生同样兢兢业业,虽然夺取侄儿江山被人诟病,只是后来的贡献可以看出朱棣更适合成为一代帝王。

生也好,死也罢,历史无从选择,只能留给后人慢慢诉说。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