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百三十四章 秋红吟社(2/2)

了下午,便即纷纷取了纸笔,散在四处作起诗来。又过得片刻工夫,众女诗作便成,许延锦也同顾太清、自己友人中最为相善的沈善宝、钱继芬等人一道,品评起诸女诗句来。

第一首是顾太清所作,所书乃是《秋柳》:

绿挂寒烟柳万条,断魂凉夜倩谁招?

依依自顾经霜影,楚楚空怜照水腰。

落叶哀蝉千里梦,晓风残月五更潮。

难禁最是潇潇雨,冷到红阑第几桥。

许延锦所成之诗,乃是一首《芦雁》:

黄芦白苇满陂塘,点缀偏宜雁几行。

蓦地平添三尺水,夜来秋雨满潇湘。

“云姜,见你诗文意境高阔,却是我所不及了啊。”顾太清见过许延锦诗作,便也向许延锦称赞道:“以前听云姜说过,你随着阮相国仕宦数省,江南山水、岭南奇物、滇中山石、京华风貌,俱在一心,有你这般见识,方才有了如此开阔的意境呢。先前我见经楼夫人和贵府几位长辈吟咏之作,其中江山秀丽,一一俱是亲见,却要比我等久居京城,只有耳闻,却不能一睹天下风光,要高妙得多了。实不相瞒,我们这些八旗女子,许多人一生所见,也不过是京城方圆数十里这一番风景,若没有你们一同酬唱吟诗,我们又怎能知道,原先我等眼界,竟是如此狭窄呢?”

“太清姐姐客气了,其实我们看太清姐姐诗句,也自觉进益匪浅呢。”许延锦也当即谦辞道:“姐姐今日诗句细腻典雅,可我看姐姐其他诗作,亦有豪放不羁之作,姐姐一人能兼两派之长,才真是让我敬佩不已啊?若不是遇到太清姐姐,只怕有些诗句,也是我们江南之人所不能念及的啊?”

“好啦,咱们也看看其他人的诗句吧。”顾太清一边笑着,一边也取过了沈善宝、钱继芬和富察蕊仙三人诗作,沈善宝这日所作乃是:

秋容烂漫压尘里,仙袂联翩响佩环。

喜读新词赓北宋,聊凭佳酿祝南山。

绮罗香影霏金谷,红紫花光照玉颜。

自笑年来诗思涩,满哦短句学偷闲。

顾太清时有《和东坡醉翁操》一篇,是以沈善宝以“新词北宋”代指顾太清文作,顾太清见了此句,自然欣喜。又见项屏山所作乃是:

已着西风又着霜,耐寒犹作女儿妆。

潇湘云水人何处,草草题红字一行。

“今日一见,大家所书佳句,可是真不少呢。”顾太清一边向沈项二人点头笑道,一边也看着富察蕊仙的诗句,道:“蕊仙这也有一句,山深迟见月,树老早知秋,我看也是好句子。以前咱们想着办这个诗社,总是担心大家只是聚在一起,却没有足以共赏的诗句,如今看来,倒是我小瞧了姐妹们了,今日大家这些诗作,归京之后辑成一册,咱们也就算有了自己的诗集了。既然诗集都可以做出来了,那咱们也不用犹豫了,今日我和云姜就在此宣布,咱们的诗社成了!云姜,这诗社尚无名字,你可有一二见解啊?”

“这个……我却还没有想过呢。”许延锦听着顾太清主动相询,一时也不觉有些羞涩,看着一旁香山风景,枫叶渐红,夏日光景也没有尽数散去,正是香山上最美的时节,便即向顾太清道:“既然我们今日在香山之上吟咏,那……这个诗社就叫‘香山诗社’,如何?”

“云姜,你这一番话倒是提醒我了,其实我倒是想着,今日虽然大家一同来香山作诗,可咱们所书风景,乃是一路所见秋日之景,并非仅限于香山,倒不如……咱们这意境嘛,还是更大一些为好。”顾太清看着一旁渐渐染红的枫叶,却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便即向诸女问道:“我想既然咱们大家第一次作诗,便是这秋日风景,今日香山之上最为亮丽之色,也是这枫叶的红色,那不如咱们的诗社就叫……秋红吟社,大家觉得怎么样啊?”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