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二章 崇平帝:子钰,你可不要让朕失望(求月票!)(3/4)

珩将手中的行军舆图放下,来到几桉之上,转眸看向正在摆着各式碗碟以及菜肴的少女,问道:“潇潇,坐下吃吧。”

两个人落座下来。

贾珩看向少女,轻声道:“这会儿蒙古那边儿想来已经打起来了,等赶到大同,别是来不及了。”

陈潇夹起了一块儿鸡蛋放到贾珩碗里,道:“女真虽然勇悍,但应该也没有这般快,蒙古骑军并非乌合之众。”

贾珩道:“但愿如此吧。”

如果等到了大同,结果蒙古被灭了,这就多少有些尴尬。

陈潇柳眉之下,明眸定定地看向那少年,问道:“你也有紧张的时候?”

贾珩摇了摇头,轻声说道:“紧张倒不是,而是天子寄于厚望,能否收得全功,尚未可知。”

从先前海战的情况来看,女真旗丁十分悍勇,京营骑军能否在野战中有一拼之力,这谁也说不了。

陈潇放下快子,轻轻拉过那少年的手,宽慰道:“平常心就好,父王年轻时候也没有你这般能征善战。”

她其实也能感受到他的压力,这一战如果不能取得大胜,宫里那位多少会失望。

贾珩看向那少女,轻笑道:“那我这个女婿也算青出于蓝了。”

陈潇闻言,妍丽玉颊微微浮起红晕,目光现出一抹羞恼,拿起快子敲了一下贾珩的碗,说道:“吃你的饭吧。”

两人默默吃着饭菜。

贾珩放下快子,拿过手帕擦了擦嘴,目光转而又有几分清冽之色涌动,低声说道:“公文已经行至山西,命令调拨四十万石的粮食,以备军需所用,多半是不能凑齐了。”

如果按着明朝户部尚书毕自严《度支奏议》的记载,万人一日需米二百石,即一人一日两斤四,六万大军一日要耗米一千二百石,马匹要一天一束草、三升豆料。

粮草要按一个月的准备,那就是三十六万石,四十万料敌从宽。

陈潇清绝、幽丽的玉容上,目光熠熠地打量着那少年,道:“你是要打着晋商的主意?”

贾珩轻声说道:“晋商八大票号在太原都有商铺售卖米粮,而曲朗先前已经去搜集八家晋商走私的罪证,消息也就这几天,但此事还缺一个突破口。”

念及此处,放下手中的茶盅,唤道:“李述。”

“都督。”锦衣百户李述从外间过来,拱手道:“都督,您吩咐。”

贾珩面色谨肃,问道:“曲镇抚送来消息没有?”

李述道:“回都督,还没有递送过来。”

贾珩沉吟说道:“派人密切留意着,草原方面呢?”

“正要回禀都督。”李述从袖笼中取出一节短竹筒,说道:“都督,奈曼部和敖汉部,相约攻击蒙古,已经发兵。”

这几天过去,从原来的筹备阶段到发动进攻,女真的吞并蒙古之战也正式拉开序幕。

贾珩从竹筒之中抽出笺纸,阅览而罢,递给一旁的陈潇。

陈潇清眸闪烁,看完其上的文字,抬眸看向贾珩,粉唇轻启,吐出几字,说道:“兵贵神速。”

贾珩道:“让诸将传令下去,官军早点儿歇息,明日一早就启程。”

“是。”李述拱手而去。

贾珩看向陈潇,说道:“时间上又有些仓促,先与察哈尔蒙古的额哲通信,让他先抵挡一阵。”

如果收缴太原、大同二镇兵权,查抄晋商,整个过程需要雷厉风行,不能拖泥带水。

“查抄晋商的事儿,我帮你做,你全力收拢大同兵权,调兵遣将,与额哲联络。”陈潇声音清冷说道:“有什么事儿我和你说。”

贾珩点了点头,说道:“嗯,那也好。”

潇潇现在也算是他的副将了。

时光匆匆,不知不觉又是过去三四天过去,贾珩率领骑军马不停蹄地向着山西太原府而去。

太原总兵衙门,官署

前后几重门厅,手按雁翎刀的军卒把守森严,而廊檐下的气死凤灯上以宋体印制着“太原总兵衙门”六个字。

厅中,人头攒动,泾渭分明,坐在左边漆木梨花椅上的总兵王承胤,其实年岁五十左右,身形魁梧,面容雄阔,颌下胡须拉碴,目光炯炯有神。

总兵的全称是提督军务总兵官,在边镇为总兵,在地方则加提督,一般为正二品,但也有高配从一品的武将,而王承胤就是后者。

不远处则是坐着山西巡抚顾秉和、山西布政使罗景文,以及山西都指挥向斌。

因为太原是山西府治,不仅是巡抚驻节之地,还汇集了不少官衙,但因为王承胤手握重兵,兼之太原的特殊军事地位,其人威权之隆不在巡抚之下。

王承胤面色微顿,沉声说道:“顾大人,京营骑军这几日就到,下发筹措钱粮的公文已经行于巡抚衙门,未知二位大人准备好大军所需粮秣了没有?”

这个永宁侯兴大兵而来,非要吃饱了撑的介入女真灭蒙古之战,就怕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冲着整饬太原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