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冬小麦(3/5)

登上马车,跟着苏河的马车走。

文武官员非常多,他们按照职位和等级,几个人乘坐一辆马车。

田文恒坐在一辆宽阔的马车中,他周围的十几个人,都是六部尚书或是侍郎。

卫生部尚书是王后娘娘,今天没有来,其他尚书和侍郎都在这里。

他冲着众人抱了抱拳,询问道:“在下才疏学浅,不懂冬小麦是什么?

在座的各位,有没有人知道,冬小麦是哪种作物。

我活了三十多年,还从来没有听说,有小麦能在冬天种植。

冬小麦应该不是冬天的小麦。

我听说红薯就产自东方一个叫做美洲的地方。

冬小麦是不是也是一个产自东方,它是东方的小麦,简称东小麦。”

户部尚书张德志认可这个分析:“我觉得田侍郎说的对,小麦不可能冬天种植。

这应该是东方的小麦,不知道这种东小麦产量怎么样。

如果它们真的能达到红薯的产量,那真是天下万民的幸运。”

他们作为秦王府的高官,知道如果有高产品种的小麦,这意味着什么?

秦王府推翻大明朝,将会变得毫无困难。

苏河的马车在前方行驶,车上有王仲策、苏五牛、李凤鸣、文景明等文武高官。

王仲策上车之后一直在想冬小麦。

他向苏河问道:“秦王殿下,科学院已经搞出来冬小麦了。”

王仲策知道冬小麦的存在,他第一次听苏河说,要在冬天种植小麦。

他以为这是天方夜谭,冬天怎么可能种植小麦。

种的小麦,那不是要全部冻死,这完全是劳民伤财。

王仲策劝说过苏河,让农民大规模种植冬小麦,损失惨重会影响百姓对他们的支持。

苏河却说他要先试一试,确定冬小麦能种植,才会考虑大规模推广种植冬小麦。

进攻四川之前,苏河就让苏长胜在主要小麦产区,河南山东等地。

寻找有经验又识字的农民,同时收集各地的小麦良种。

在汉中和宝鸡那里,找到两块适合小麦种植的田地,对冬小麦进行试种。

严格遵循对照法。

每一块田,都用不同的种植方法和种子进行实验。

通过穷举法这种笨办法,摸索出冬小麦种植技术。

苏河不能直接拿出,后世的冬小麦种植技术。

后世的种子经过改良,肥料充足种类繁多,施肥方法科学。

天气也变得更暖和。

现在完全不同,处在小冰河时期,天气比正常年景都要冷一些。

这里的小麦种子都是普通种子,又没有种类复杂的肥料。

土地积温也和后世不同,用同一种种植技术,根本种不出冬小麦。

冬小麦种植技术,在清末时期,才逐渐推广到全国各地,主要是黄淮地区。

现在没有冬小麦种植技术,只能靠手下的人慢慢摸索。

苏河听到王仲策的询问,开心的回复道:“李大江在四五月份,就开始陆续收割冬小麦。

他一直在观察不同情况下小麦的产量,找到适合现在天气的种植冬小麦技术。

为了保证冬小麦绝对安全,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他让死囚连续几个月,吃不同的冬小麦,又让汉中医院的医生协助。

终于找到一种产量高又适合食用的冬小麦品种。

李大江冬小麦种植技术探索获得巨大进步。

他现在已经探索出一条冬小麦的种植技术。

今天准备开始种植冬小麦,我带大家一起去见识一下冬小麦种植。”

带有弹簧装置的四轮马车,行走在宽阔的水泥路上,车内的行人感受不到颠簸。

他们聊着冬小麦,很快就来到冬小麦种植基地。

苏河走下车,看到数千亩已经犁完地的麦田。

这里有很多穿着囚服的犯人,正在赶着牛,通过小麦自动播种机,在种植小麦。

冬小麦种植基地是严格保密的单位。

这是苏河让华夏大地,度过小冰河时期的杀手锏之一。

足够的粮食,也能保证底层百姓能吃饱饭。

华夏的百姓能吃饱饭,不会去造官府的反。

需要保密的东西,只有种植冬小麦产生的专利和研究冬小麦的方法。

也不是防备大明这种封建王朝。

苏河要防备的对象,是现在技术已经走到华夏前方的欧洲各国。

冬小麦种植技术,推广冬小麦之后。

这就是一门公开的普通作物种植技术,任何势力靠一点手段就能获得。

但研究冬小麦的方法和数据,却是万金不换的珍贵资料。

他们发放的冬小麦种子,只适用于华夏秦岭黄淮地区。

在其他东小麦种植区,这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