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皇家农庄陷入困境(2/3)



现在是公共知识的时代,早在三月份,《东方时报》就提前预料到了旱情,描述了问题的严重性。

到八月份,《东方时报》也不知是从哪里搜集到的数据,得出河北粮食减产45%的数据,即普遍减产一半,那些灌既条件较差地区只会减产更加严重。

《重生之金融巨头》

而如今皇家农庄的数量,增加到了一千座,收容的庄民百姓约700万人,但在今年严重的旱情之下,方以智依然能确保650万庄民的口粮供应,只出现50万人的粮食缺口,比例不到十分之一。

对比那些粮食缺口达四五成比例的地区,这不是一场败仗,而是相当出色的成绩,是帮朝廷减轻了负担。

应当得到夸奖和鼓励!

“爱卿,50万人的口粮不必担心,朕会从内帑中拨款,从许家庄购买一批平价粮,解决缺粮的问题,《东方时报》说明年旱情极可能会延续,所以你明年的目标,是实现皇家农庄的自给自足,若能少量上交更好,扩张就不要再搞了,一千座皇家农庄已经足够了。”

朱由检颇为大气的说道,今年江南地区大丰收,上缴的钱粮更是达到了2400万(其中许家庄就占三分之一,并送入到内帑中),占大明财政总收入的九成以上,可以看出现在朝廷有钱了,能办的事情更多了,但对江南的依赖也更大了,这绝不是什么好事。

“谢陛下!”

方以智感激涕零,但又马上咬着牙,满脸不甘的道:“陛下,除了补上粮食缺口,能不能再给臣500万银元,臣要对至少五百座的皇家农庄进行改造,今年冬天就开始抗旱准备,挖大型的储水窖、挖更深的水井、修大量的拦河水坝,想尽一切办法的留存水源,用于明年的灌既。”

“陛下,臣明年的目标是,要让五百座以上的皇家农庄,全都取得丰收,不仅实现自给自足,还至少要将1000万石粮食送入内帑,陛下,现在北方粮价很高,种粮有利可图,就算只卖1块银元/石,陛下的500万银元投资,也至少换回一倍的回报……陛下,就让我大干一场吧,臣绝不会再让陛下失望的!”

不甘。

方以智非常的不甘。

并且他也是那种百折不挠、绝不服输的性格,今年失误翻车了,那就总结教训,解决问题,明年一定要取得大胜利大丰收,给皇帝陛下一个大惊喜!

所以他想加大投入,大干一场,明年打一个翻身仗。

“500万银元?”

朱由检吓了一跳,今年皇室的各项收入加起来,大概是一千万左右,方以智开口就要啃掉一半,要拿去打翻身仗,这种拼搏精神是值得鼓励的,但要的实在太多了。

“陛下,这一点都不多……”

方以智则解释,五百万银元分摊下来,每座农庄就分到一万而已,水利设施的建设却是工程量浩大,这已经是非常非常省了。

朱由检顿时后悔,早知道投入要这么大,搞这么多的皇家农庄干什么?如果旱情再持续个三五年,岂不是要长期投入,每年都要花不少钱,进账却不一定很多。

另外别看他的内帑中现在是有钱了,但进账越多,开销越大,比如年底过年的开销,训练五万新军的开销,再时不时的被文官敲诈勒索,被喊穷叫惨的藩王宗室敲诈,还有赈灾赈济方面的开销等等,只要一个不注意,或者耳根子一软,这些钱就一眨眼就花光了,因为那些人敲诈内帑,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了,总能想到办法达到目的。

或者想办法在短时间内,把户部国库里的钱粮花光挥霍光,到年底就花的一干二净,至于明年上半年该怎么办,就看能从皇帝这里敲诈到多少了,朱由检却拿他们没什么好办法,谁让大明财政历年积欠无数,要花钱的地方又太多。

“爱卿,朕没钱,要不给你50万银元,解决五十座农庄的灌既问题,保证明年能自给自足,等所谓的小冰期过去了,就可以进入大发展的阶段了。”

朱由检道,他格局不够大气的一面又凸显出来了,虽然皇家农庄非常重要,粮食非常重要,但今年要开销的地方太多了,年底也打算过个肥年,五百万银元不可能拿得出来。

“才这么一点?”

方以智顿时失望了,被浇了一盆凉水,区区五十万银元能干什么,给一百万也会好上很多,至于能赚一倍的光明前景更不要了,居然只要求能实现保本经营就行。

这还是那个雄心勃勃,一心要中兴大明的英明皇帝么?

“陛下,既然内帑没钱,不如再找天下通银行借钱吧,以皇室名义担保,五百万银元肯定是能借到的。”方以智又出了个主意,借钱。

“不行,不能再借了!”

朱由检却立刻拒绝了:“许家庄的钱没那么好借,会附带不少的条件,朕上次就上当了,把‘自由修路权’让了出去,谁知里面竟有那么巨大的利益,现在若是再借,只怕会有更大的陷阱。”

“那我以个人名义借钱行不行,至于担保物,就拿皇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