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七章 战舰和航母设计定稿(2/3)

放飞的飞机。

“为了防御空中袭来的武器,飞行甲板铺设装甲显得非常有必要。

“总体上看三个方案的优缺点。

“一号方案防御力最低,因为需要花费额外的重量,维持舰体结构形态。

“预测出动效率最高,因为可以在机库内提前整备好飞机,调整好状态之后送到甲板上直接起飞。

“二号方案载机量最大,因为她有两层中等面积的机库,机库容量是最大的。

“预测出动效率最低,双层机库和小升降机,让飞机调动和整备过程变得更加繁琐。

“三号方案的防御最好,结构最为牢固,航行性能最好,舰体主结构最为完整。

“预测出动效率中等偏上,因为她的升降机被放到了甲板外面,还有更重要的未来潜力可以挖掘。

“如果大家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的话,我觉得还是选三号吧。”

大明工匠正式设计的目标性航母,满载排水量直接是四万吨起步。

这直接超过了二战时代典型的主力舰队航母。

….航母飞行甲板是否敷设装甲,是二战航母中一个非常有标志性的选项。

如果没有其他条件限制,当然还是铺的越厚越好。

实际设计中,却要考虑航母本身的规模,舰体结构重量和装甲重量,以及重心等一系列问题。

总体而言,航母舰体吨位和规模越大,铺设飞行甲板装甲就越划算。

值得铺设装甲飞行甲板的节点,差不多在三万吨的水平上。

所以朱靖垣这些四万吨的航母,就全部用上装甲飞行甲板了,不采用装甲飞行甲板属于浪费吨位。

按照不规范的后代民间定义,这三个方案都是装甲航母。

在当时的各海军国家,是没有“装甲航母”这个概念和舰种分类的。

无论是否铺设飞行甲板装甲,称呼都是舰队航母、主力航母等等。

其他主力舰队航母只是飞行甲板没有装甲,机库下的甲板和舰体的两侧,通常都有一定的装甲。

相对装甲航母这个后世称呼,这些航母习惯性统称为防护航母。

真正完全没有装甲的航母,就是最低级的商船改造的护航航母,吨位可能只有几千。

与此同时,是否铺设飞行甲板装甲,对航母载机量和作战能力,也没有直接的明显影响。

不存在“装甲航母”肯定比常规航母搭载能力弱的情况。

这种误会可能是某些游戏的“平衡设置”导致的。

根据美国人在中途岛级上的经验,当航母搭载的飞机数量超过一百架之后,调度效率就会直线下降。

四万吨的航母,已经足够操作一百架二战时代的典型飞机了。

如果不是为了使用更大规模的舰载机,四万吨的航母已经是二战的理想设计。

使用同样飞机的更大吨位的普通航母,作战能力不会比四万吨的装甲航母更强。

普通工匠对三个方案也许还有犹豫,但是朱靖垣在给工匠讲解设计思路的时候,就已经做出了选择。

面对仍然充满了二战特征的航母,当然是要选最现代化的三号方案了。

对于朱靖垣的选择,绝大部分工匠都默默的点头表示赞同。

但也有几个工匠有自己的理解。

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工匠忍不住开口问:

“殿下,这样综合判断各个方案的总体优缺点,当然是可以选择三号方案。

“但问题是,飞机的出动效率,这个参数,在航母作战中的权重,直接影响到一号方案的价值。

“我们目前没办法确认这个权重的具体范围,但显然是会比较高的。

“相比潜力和未来,出动相率可能是当前最重要的数据。”

朱靖垣轻轻点头说:

“我明白,本土已经在建造的定海号航母,采用的就是类似一号方案的设计。

….“后续可以用这个航母去做实际验证,获取数据之后调整参数来模拟。

“如果显示出动效率真的极端重要,那些出动效率的差异能够超过其他所有的优势。

“那我们后续的航母建设,可能就会会到一号方案上来。

“在无法准确判断这些数据的事情,我的决定是暂时采用三号方案。”

中年工匠想了想,最终微微拱手说:

“遵从殿下的安排……”

朱靖垣轻轻点头,颇为郑重的大声宣布:

“现在战列舰和航母的设计方案都已经确定,还请诸位大工最后辛苦一下,把定稿图纸绘制出来。

“后续战列舰团队,可以开始预研发六万吨的战列舰,航母团队预研发六万吨的航母。

“这两个工作不是确定的正式任务,所以也就没有期限要求了,可以当说未来几年的长期任务。

“这次的谈判结束之后,我会前往大食国,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