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章 战后功赏(4/4)

河南都是御马监的外拱卫营兵马。

这么一番布置下来,要是文臣再搞什么小动作,恐怕朱由检雷霆之间便可以控制两京十三省。

剩下的湖广,也就是顷刻之间便要被拿下了。

“皇帝还真敢同意啊……”

朱国祚几乎咬碎了牙齿,他没想到朱由校是真的不怕自家弟弟造反。

就这布置,要是内阁和六部、六科都同意了,那以后真就是被朱由检随意拿捏了。

“此乃篡逆之举!”

果然、不出所有人的意料,听到朱由检的布置,高攀龙当即起身,而万言扬也附和道:

“自古就近,从未听闻仅是一战,便要提拔所有将帅,并布置于天下的!”

“若是齐王殿下真的没有谋逆之心,那么理应返回京城,于朝堂之上口述而表功!”

朱由检没有回京城的举动,不得不说让群臣投鼠忌器。

先不说辽东的兵马,仅仅是上直和北方属于御马监的兵马,就足够在数日内,将整个北方的一京四省拿下。

只要一京四省被拿下,剩余的地方恐怕也花不了什么精力。

因此、相比较当初宁愿把朱由检赶得远远的想法,眼下的群臣最希望做的,还是朱由检老老实实呆在京城。

呆在京城,最好还是呆在皇城或者外城内。

“当请奏万岁,调回齐王,并兴建齐王府,请齐王暂时奉京就藩。”

朱由检的布置太大了,即便是叶向高也不得不权衡着开口,而不是一味的包庇朱由检,帮朱由检和稀泥了。

一时间、整个文华殿都吵翻了天,所有人都在议论怎么针对朱由检的布置,而让朱由检回来。

但他们也都知道、无论他们怎么催,只要皇帝不同意,那么朱由检便可以一直呆在辽东。

比起他们,朱由校的眼光更为长远,从很早之前便让曹化淳告诉了自家弟弟,不要着急回来,并且还是三番两次的重复提醒。

说白了、对接下来的京城政治漩涡,朱由校不准备让自家弟弟趟这趟浑水。

提领大军,入关屠戮很容易,手一挥,那些犬吠的言官和御史文臣便倒下了,但之后呢?

说的很好听,只要有需要,天下士子都会挤破了头的来投靠朝廷。

可是如果朱由校和朱由检真的采用这种手段,那么真的还会有人挤破头的来加入?

司马懿指洛水为誓说不杀曹爽,最后举刀杀了曹爽全家,这一举动让华夏道德水平直接腰斩,人们不再崇信誓言,因为已经有人敢撕破天地为誓言。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他们兄弟二人提兵杀了群臣,那么天下人的反应是什么?

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自古以来,不是没有人提刀直接把文臣杀的人头滚滚,但这些君王身前是什么?身后是什么?

强势者、身前弹压文臣,身后文臣蓄力反击,以天下治理和舆论宣传来让下一代君王被文臣限制。

弱势者、身前便被文臣联合其他人掀翻,身首异处……

没有人敢说万世,这和王朝是不是封建君主制度,还是其他制度都一样。

天下文臣,大多乡党连接,血脉牵扯。

杀了大臣没有用,他们身后的乡党还会举荐新的人来。

朱元章没有杀人吗?死了数万文官胥吏,结果晚年的科举桉还不是一次文臣休养生息后的卷土重来。

若说杀一人,禁止其三服子弟参加科举,那天下文官胥吏二百万有余,牵扯的是大明九成以上的识字人口。

这也是朱由检没有提兵就杀的原因。

只是杀人,杀的人头滚滚,只能解决一时问题,而他要做的,是扶持一个新生的平民学子势力来对抗旧制度的文官势力。

两者学的不一样,所产生的价值观就不一样。

这就好像一些现代的普通大学生,却一个劲的认为自己回到古代就能高中进士、状元一样。

学习体系的不一样,价值观的不一样,最终会是新旧观念的碰撞,而大明朝百姓将是这种碰撞的受益者。

朱元章给了国子监的学子一个“天子门生”的身份,然后利用他们内心的虚荣感去攻击除了他们之外的其他学子官员。

武将往往不会因为军事意见不同而动辄杀人,但文臣一旦政见不同,那可是动辄百年的党争。

文臣吵闹、担心害怕,还不是因为他们知道了,朱由检不止有军队,他还有燕山学府的十数万学子。

这些学子,才是他们最害怕的存在……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