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三章 代新人换旧人 【4000字二合大章】(2/3)

是根据实情制定的十分务实。百姓们从抵触到接受,再到欢迎也体现了心态变化的过程。............大明朝从来不缺少夸夸其谈的清流,但却太缺能够塌下心来好好做事的实干家了。这也是张居正能够获得那么高历史地位的原因。当然谢慎不会走张居正的老路,要想新政能够推行下去独揽大权是行不通的。至少要让朱厚照在改革中扮演举足轻重的作用。唯有如此,年轻的天子才会有**继续改革下去。这当然也是心理学的范畴了,政治本身就是不断博弈不断妥协。只有一方受益,是不可能长久的。改革家要有坚定的决心。改革家同样要有一套用的趁手的班底。谢慎现在可以倚重的人不多,也就是王守仁、顾鼎臣、唐寅三人耳。但只要这三人能够各司其职还是能够应付可能出现的麻烦的。人其实是一种十分奇特古怪的生物。往往前一刻还坚持一种见解,但经过某事后态度会发生极大的转变。就比如之前推广种植的玉米、土豆。在推行之前,上至百官下至百姓反对之声不绝于耳。可是谢慎坚持推行,秋收之后所有人都傻了。这种新的粮食实在是太高产了,味道还不赖,不种植岂不是对不起自己?谢慎其实更多的充当的是一个引导者角色,给大明指引一条最适合的道路。但是这个角色同时很危险,必须小心反对者的反攻倒算,毕竟得罪了太多既得利益者,被合而击之也未可知。谢慎既然致力于改革就已经下定了决心。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家人。所以他绝不能失败,绝不能有危险,不然他最珍爱的家人的性命都会受到影响。如今王守仁被提拔为兵部尚书,顾鼎臣是次辅兼着户部尚书。谢慎是首辅,同时兼着吏部尚书。唐寅则是礼部左侍郎。六部中最重要的四部都是自己人,推行新政自然不会有太多掣肘的地方。至于刑部和工部倒是没有自己人,不过这两个地方都不是最紧要的部门并无大碍。这日朝议过后,朱厚照留下了谢慎、顾鼎臣、唐寅、王守仁还有工部尚书刘冉。天子十分关心陵寝的修建一事。登基之初就命令工部前去勘察。可是因为种种原因帝陵的修建工作一度搁置。现在一切步入正轨,朱厚照自然又想起了这事,招来内阁班子前来询问。在场五人现在全部是阁臣。处了谢慎和顾鼎臣外,其余都是群辅。按照入阁时间来排,王守仁早于刘冉,刘冉早于唐寅。但实际上三人都未加大学士头衔,只是参预机务。朱厚照清了清嗓子道:“刘卿啊,陵寝修建现在进展如何了?”陵寝修建自然是工部的活,刘冉责无旁贷。他冲朱厚照拱手行礼道:“回禀陛下,地宫已经修建好了正殿,中殿,后殿。现在只剩下左右两配殿了。”谢慎心道还好明代陵寝都修建在昌平天寿山不用太考虑风水问题。不然以朱厚照的性子光考察风水估计就得用上十几年。谢慎毕竟是穿越者,对于修建陵寝这种事情一直都是比较反感的。一来修陵是一项浩大工程。需要征发无数匠人,耗时几年甚至几十年。有的皇帝一登基就修陵,等到驾崩陵寝还没有修好。而且修建陵寝后为了确保地宫不被发现,都会把匠人活埋在地下,实在太残忍了。从帝王的角度来看这自然是合情合理的,但不符合人道主义观念。反正谢慎是一定会在这件事上据理力争的。难道你把修建陵寝的匠人活埋在地下就不会被盗墓了?也太小看盗墓贼的专业水准了......朱厚照是个好孩子,谢慎相信只要把道理讲明白朱厚照是会同意放修建陵寝的工匠一条生路的。朱厚照闻言大喜,赞许道:“很好,很好。刘卿办事果然用心,当赏。”刘冉十分得意,拱手道:“陛下过誉了,这些都是臣的本分。”他心道好不容易轮到工部出头,若是再不把握机会岂不是太对不起自己了?朱厚照被拍马屁拍的飘飘欲仙,哈哈大笑道:“有功就该赏,朕赏你绢布三百匹,黄金千两。”这是极大的赏赐了,刘冉激动的推金山倒玉柱跪倒在地,山呼万岁气氛十分和谐。可就在这时谢慎清了清嗓子道:“修建陵寝固然重要,不过陛下还是应该把精力多放在政事上。”啧啧,这话也就是谢慎敢说,要是换了别人说不定就被拉出去廷杖了。君王威严可是不容冒犯的,哪怕你是重臣高官。“哈哈,先生说的是。不过最近国泰民安,祥瑞频现也没有多少需要朕劳神的地方吧?”朱厚照这话倒是不假,这三年来大明风调雨顺,竟然没有发生一次旱灾、洪灾。这对于幅员辽阔的大明来说是极为罕见的事情。加之新政推行,国库税收增加,新军操练步入正轨,大明俨然一副中兴的架势。也许是为了借这股春风,各地都频报祥瑞。什么灵芝啊,白虎啊,仙鹤啊都争抢着冒头。朱厚照毕竟是年轻人虚荣心是很强的。看到祥瑞频现,理所当然的把其归功到自己身上。谢慎觉得自己有必要对他指点教育一番,不然朱厚照的尾巴还不得翘到天上去。正所谓楚王好细腰,若是朱厚照的态度不改一改,这祥瑞恐怕还会不断的出现。“陛下,祥瑞之事不可偏信。有的也许确实是真的,也有的是当地官员编造出来的。陛下应该重瞳亲照善于分辨。”其实祥瑞这玩意你说它是真的它就是真的。你说它是假的它便是假的,实在没有什么定论可言。但说话也是要讲究技巧和艺术的。虽然在谢慎看来祥瑞基本都是炮制出来的。但不能这么说啊。不然皇帝陛下岂不是很没面子。也只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