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初版尾声下(2/3)

萧绎茫然地从澹台向远处眺望,初秋的南山枯色初现,翠色渐颓。隔着南山下的河向对岸那边望去,那边的群山轮廓隐约可见。山风拂过,远处的林荫发出沙沙响声,天际两蛾凝黛,黄叶翻卷清风中。他极力将目光收回至思卿所遗之信件上,翻过末页纸笺,背面还留有一阙小词:

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尘劳何事最相亲。今朝忙到夜,过腊又逢春。

流水滔滔无住处,飞光忽忽西沉。世间谁是百年人。个中须著眼,认取自家身。

———

写完初版尾声之后如释重负,在脑子里反反复复过了好过年的故事终于被我写出来了。感谢每一位读者的支持。这一版结局主要是为了填补之前埋的线索。

美中不足是基调太沉,写作时间线拉太长,导致前后文风差别有点大,不过我尽力把所有的线索都挖出来连接上了。

写文期间心境变化很大,最初思卿、萧绎、沈沅西、江玄宾、顾梁分的人设都多多少少与成文之后有所出入。回顾全文最大的问题是我实在不会写爱情线,他们好像都没有爱情。

这个框架在我心里搭建了很多年,手边记录了很多故事片段,开始写的时候最困难的事情是如何用顺畅的逻辑把故事串联起来。一开始写大纲的时候希望出场的每一个人物都能发挥他的作用,而不是莫名其妙消失。这中间最纠结的点在于要不要把谢衍和杜嗣忠合二为一,尝试了几次把他们二合为一后故事很难连贯起来,因此作罢。

开场不久的抚州案是让所有主角都入局的线索,一开始抚州案一直围绕抚州镇守的遗折展开,萧绎扣留抚州镇守的遗折是为了保全何家、帮助皇太子积蓄力量,但萧绎的行为间接伤害了嘉国府。抚州案的遗折这条线在何守之投敌后一度消失,我想了很多办法让它有始有终,最终通过写第二版结局让它重新出现,成为思卿挑拨沈江东和萧绎失和的筹码。

副线中沈江东这个角色着墨很多,写完这个角色的时候无意间翻开《小团圆》,有人夸九莉“忠厚”,但是蕊秋说“忠厚乃无用之别名”,这也是我心中对沈江东的评价。他也曾经意气风发,却两次被狠狠拍在现实上摔打。从某种角度讲,江玄宾比沈沅西更老练,最后她帮助沈江东看清了一切,他们选择远离朝局。几年后如果思卿能重掌大权,“忠厚”的他会不会选择为萧绎报效,江玄宾究竟对此是什么态度,我觉得延伸开可能也会是一个很好的故事。

我很喜欢江枫这个角色,玄宾阿姊比思卿更纯粹,她是全文最有侠气的角色,她有男儿一样的抱负,因为少年的情愫拒绝了沈江东很多次,又因为嫁给沈江东被迫卷入帝京城的乱局,但最终在生活中摸索出了最适合她自己的那条路。如果她不和沈江东定亲,杨万泉就不让她去查抚州案,她就不会被帝京的明争暗斗迫害,所以一开始她很难真正接受嘉国公夫人这个称谓。后来她与一切和解,得到了比较圆满的结局。写到最后我一直在纠结,要不要打破11加入一点点三角恋?可惜最后三角恋写得并不好,一不小心就把仙居长公主塑造成了恶毒女配。

先帝的三位义女中,上阳郡主颜陌溦和安阳郡主沈浣画都成为了斗争的牺牲品。沈江东帮助妹妹辞掉郡主的封号本来是想摆脱这一切,没想到也没成功。上阳郡主颜陌溦因为父亲靖国公被杀、姑母仁康皇太后被逼死而出局后,太皇太后希望沈浣画下嫁定南藩韩守忱、沈江东娶仙居长公主,以弥合异姓勋贵与宗王的裂痕,沈江东拒绝了。他不仅拒绝娶仙居长公主,还把妹妹沈浣画迅速嫁给了叶兰成。朝廷需要跟定藩联姻,仙居长公主只能下嫁定藩韩守忱。她从小到大都是最被冷落和嫌弃的,太皇太后封她为公主,也不过是想利用她而已。

仙居长公主在萧家没有得到的温暖,在韩守忱身上得到了,因此她才会与韩守忱共谋,透过周贵妃,组建暗线,帮助韩守忱争夺江山。萧绎把她远嫁韩守忱,又把她的丈夫杀掉,在她的眼里她要为丈夫复仇本无可厚非。最后站在她的角度,她的父亲老敬王逼死了颜陌溦全家,她恐惧颜陌溦向她复仇,因此才会杀了颜陌溦。颜陌溦之死则进一步激化了思卿和萧绎之间的矛盾。

写到后半部分开始填坑的时候是最顺畅的,但人物陆续离开时却又不太顺畅。陆渊(傅临川)本被设定为全文的灵魂人物,奈何最后为了填坑没有让他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我想“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陆渊与成为皇后之后的思卿有了巨大的阶级差别,因此陆渊也无法看清楚思卿的处境。出于对思卿的无限担忧,在明白余允和案很可能使得自己变成威胁思卿的把柄时,陆渊一定会选择离开。

故事中小敬王萧纡的胞姐仙居长公主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