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他们需要我们的保护(1/2)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8月4日,《马关条约》日方全权办理大臣伊藤博文、全权办理大臣陆奥宗光、内阁书记官长伊东巳代治、外务书记官井上胜之助、外务大臣秘书官中田敬义、陆奥广吉、楢原陈政等人离开东京时候,中国军队攻陷了平壤。 驻大韩总督载仁亲王一边求救,一边率军向南撤退。哪里还有军队啊?伊藤博文看着那张特意搬上船的桌子,烦闷地想道。他69岁了,没想到古稀之年居然要遭此羞辱。 袁世凯拄着一根木杖,驻足院中,看着西天的斜阳,暗暗叹息,自己也如这斜阳,即将落幕了。 一个政治人物失去权柄后,会飞速地衰老,老袁也是如此,这几年,他鬓角白发愈多,身体也有些罗锅了。 “外公。”三岁的林中华奶声奶气地叫着,向老袁跑了过来。 “诶,孩子,跑慢点,别摔着!”袁世凯蹲**子,虽然不满女婿,对这个外孙他还是非常喜欢的。 袁世凯坐在院中石凳上,逗着外孙子玩,给林中华讲故事,看着三岁的外孙,他想到了些微冒头的朝阳,真好啊。 一会儿,袁璇祯出来,跟父亲说会话,便要告辞,老袁问道,“大总统最近很忙吗?”语气有些调侃。 袁璇祯微笑道,“最近很忙,很晚才回家,爹爹我们走了……中华,跟外公再见。” “外公再见。” 太阳落下去的时候,林重的政治副官郑士良来到袁府,“大处长有何公干?”老袁笑道。 “袁公,总统邀请袁公参加对日谈判,一会儿谈判小组要开会,请您参加。”郑士良道。 “请我也参加?”袁世凯的眼睛眯了眯,语气带着些激动。 “是的。” 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老袁嘴上不说,对女婿是佩服的,尤其是在军事上,这土匪敢开战,也能打赢,这个不佩服不行。 那个刘老疤多么讨厌,但就能把大山岩的二十多万大军全歼,郝大炮和王世珍就能把英军打的大败,霸道啊!英军、日军的战斗力,老袁是清楚的。 最近,让老袁满意的还有一件事,就是林重邀请参加《马关条约》谈判的李经方、罗丰禄、伍廷芳、马建忠、卢永铭、罗庚龄等人,参加对日谈判,这件事很有人情味,不怎么像土匪的作风。 李经方来京后,老袁亲自去拜访,与他一起谈起了中堂当年的风采,李鸿章是袁世凯的伯乐,他永远感恩的。 “为什么请老夫参加啊?老夫也没有参与《马关条约》的谈判?”袁世凯定定神,问道。 “总统说,袁公督朝鲜的十二年,有效遏制了日本和沙俄对朝鲜的渗透,与国有功,况且,也参与了甲午战争。”郑士良恭敬道。 听到这句话,袁世凯满意极了,他点点头,道,“看来我非去不可了,好。” 坐进汽车,袁世凯想起往事,思绪回到了在朝鲜的燃情岁月,那里是他事业的起点,朝鲜人尊称他为“袁司马”时候,他才二十多岁,后来被朝鲜人称为“太上皇”,也才三十出头。 袁世凯13岁时,袁世凯曾制联“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这寥寥数字,充分体现了袁世凯的雄心。 19岁时,因为淮军将领吴长庆,与袁世凯的养父袁保庆“订兄弟之好”,所以袁世凯投奔吴长庆,加入了军队。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军乱,朝鲜王妃闵妃一党与大院君有隙,请求清廷出兵平乱,袁世凯跟随吴长庆的部队东渡朝鲜。 当时,袁世凯率领一支清军配合行动,杀死了几十名兵变参与者。战斗中,袁世凯一路放枪,带头冲在最前面,他的坚毅勇敢感染了部下,兵变很快得以平定。,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之后,23岁的袁世凯,以帮办朝鲜军务身份驻藩属国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开启了练兵的先河。 1884年,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士发动甲申政变,试图推翻“事大党”把持的政权,驻朝日军亦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 这件事粉碎了日本趁中法战争之际谋取朝鲜的企图,推迟了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袁世凯因此受到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的重视。 后来几番起伏,因为李鸿章的力挺,清廷授袁世凯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左右朝鲜政局,俨然朝鲜的太上皇。 袁世凯在朝鲜期间的任务是,强化清朝和朝鲜的宗藩关系,防止朝鲜独立自主的倾向,和日俄等国的窥伺。 由此,袁世凯不可避免地在干涉朝鲜内政,甚至不止一次策划废黜朝鲜国王李熙。他干涉朝鲜内政的做法引起了朝鲜国王和一些大臣的不满,清廷中也不断有人弹劾他。 但李鸿章力排众议,不仅让袁世凯继续留朝任职,并于1890年2月给袁世凯写了“血性忠诚,才识英敏,力持大局,独为其难”的评语。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随后日军迅速出动朝鲜,挑起战争。甲午战争爆发后,袁世凯在前线负责后勤。 邀请自己参加对日谈判,这很好,还记着自己的功劳,林重这活土匪越来越有人情味了。 袁世凯走进会议室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