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章 螳螂与黄雀皆捕蝉(1/2)
郑氏大宅的后门外一直到官道,都是大片良田。>
九月底,已过秋收。>
卢象英和徐三以及麾下两小旗的人,匍匐在田埂间,也万幸今夜月色不好,漫天星辰再亮,黑夜也能遮掩住众人身影。>
深秋了,渐渐寒凉。>
卢象英等人不敢发出声响,又不知道清廷官员何时出发,这么匍匐在田里,需要莫大的毅力。>
对于卢象英而言,不难。>
他在尸河里都能呆一下午,何况当下这点困难,但对麾下两小旗的士卒却是巨大的磨练,也是检验军纪的时候。>
埋伏之前,卢象英下过军令。>
敢出声者,斩!>
暴露踪迹者,亦斩!>
周围异常安静。>
也不知过了多久,后门偏僻角落里的院墙上,倏然接连跳下十几道身影,在黑夜里摸摸索索的汇聚到一起后,迅速向不远处趟过去。>
旋即隐藏在黑暗中。>
卢象英有点懵逼,难道是郑氏知道了自己的意图,让乡勇提前埋伏,打自己一个措手不及?>
不对。>
若是埋伏自己,他们的埋伏圈会宽广一些。>
如此密集的埋伏圈,显然是针对个人。>
心里倏然亮堂起来。>
郑氏四房中还有人和自己想到了一起,也要趁着清廷官员离开的时候截杀,而这个人,很可能就是通知天雄军消息的那个残疾老兵的幕后者。>
有点意思。>
会是郑芝仙?>
如果是郑芝仙,那么等下强攻郑氏大宅的时候,他会不会出面,策反部分乡勇?>
卢象英忽然有些期待了。>
小小的申港镇,竟然上演了一场大戏。>
有意思。>
然而就在卢象英思忖间,徐三忽然拉了拉卢象英的衣袖,用最低的声音道:“刚才出来的人,有人摸过来了!”>
许是适应黑夜久了,他勉强能听到悉悉索索的声音。>
卢象英心里一紧,按住腰间短剑,“形势不对就动手,实在不行,打草惊蛇就打草惊蛇,反正也要强攻郑氏大宅。”>
没得选择了。>
徐三嗯了声。>
片刻后,一道身影猫着腰来到距离卢象英等人五丈远的地方,徐三按住腰间长刀,准备趁黑偷袭,争取一刀毙命。>
不料,那人却忽然低声喊道:“有没有天雄军的兄弟在这里?”>
卢象英心里一动,拉住徐三让他别动。>
尔虞我诈。>
不能不防。>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这是郑氏派出来给清廷官员探路的人呢。>
万幸,黑夜之中那人也看不清周围,又低声喊了两次,没听到回应,许是怕动静太大,摸索了一阵,又慢慢的猫着腰回去了。>
卢象英松了口气。>
不过之后那边再没动静,于是又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小心过头了。>
倏然间,郑氏南墙上的后门吱呀一声打开。>
火光亮了起来。>
一行人在门前寒暄了一阵,便见八个浑身披甲的精锐护卫拱卫着一个穿着清廷读书人走了出来,那读书人身边还跟了个小女子。>
卢象英也是无语,这都什么时候了,这满人还想着女色。>
又暗暗侥幸。>
幸亏自己没轻视任何敌人,如果只带一个小旗的人来,说不定谁杀谁——天雄军士卒要么是绿营兵,要么是新兵,不能对他们的战力抱太大希望。>
何况对面八个护卫肯定是精锐。>
眼看着后门关上,八个护卫手执火把,拱卫着当中的行色张皇的清廷官员,欲要穿过田地,迂回绕到官道上去。>
卢象英见状暗暗叫苦。>
大意了。>
因为不熟悉郑氏大宅后门的情形,埋伏的位置不在那一行人的必经之路上。>
没办法做到一击必杀。>
但是——>
之前从郑氏大宅出来的那群人显然熟悉地形,选择了一个最佳的伏击地点。>
卢象英压低声音对徐三道:“如果那群人对清廷官员动手,我们就趁机摸过去支援,如果不动手,那就是郑氏给清廷官员开道的乡勇,咱们兵分两路,偷袭不了就直接强攻。”>
徐三应道:“好!”>
又道:“如果真是如此,我率十二人去杀清廷官员,卢帅你带一小旗去阻挡郑氏乡勇就行。”>
乡勇战力低下,卢象英更安全。>
卢象英有自知之明,没和他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