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C罗的还击!无敌世界波!为「红灯行,绿灯停」加更(1/2)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进球后的叶辰冲向了角球区。    竖起了第一根手指!    这是叶辰代表德国大赛进的第一球,颇有纪念意义!    当然,从叶辰上场开始,他就创造了德国以及欧洲历史上最年轻的国际大赛出场纪录!    上一个得到这个纪录的是1984年比利时队的恩佐·西弗,当时他的出场年龄是18岁115天。    而这个进球就意义巨大了,直接让他成为了欧洲杯历史上最年轻的进球球员!    一早就说过,叶辰的出现就是为纪录而生的!    当然,再有三个月他就18岁了。    到时候他肯定已经加入了新俱乐部——    德国的球员们也是纷纷围了上来,为叶辰进球而祝贺。    场边的勒夫也是握紧了拳头!    他就知道自己的眼光不会错!    为什么这场比赛要上叶辰?    主要是戈麦斯大赛实在是太弱了!    先上叶辰,看看实战的情况。    当然,这有赌的成分,但很显然勒夫赌对了!    叶辰就是那种可以凭借一己之力解决战斗的球员!    球场上的罗也没有闲着,而是鼓舞起队友。    “都别灰心,比赛才刚刚开始!”    作为球队的领袖,他自然是合格的。    短暂的庆祝之后,来自法国的主裁判拉诺伊再次吹响了比赛重新开始的哨音。    罗再次将球开给穆蒂尼奥,自己则是果断前插。    丢球之后的比赛果然好看了起来,因为葡萄牙开始发力了。    原本国内还昏昏欲睡的球迷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在凌晨三点多还两眼放光的盯着电视。    38分10秒。    叶辰的远射尝试再次打飞。    这已经是他禁区外射丢的第二脚了。    帕特里西奥则是大脚将球开到了前场。    罗没有再在左路活动,而是直接跑到了中路。    只见罗直接扛住巴德斯图贝尔,后面的巴德斯图贝尔使劲在后面推。  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就在巴德斯图贝尔再次发力的时候,罗故意往自己前面跑了一步。    而失去了作用力的情况下,后者突然有些趔趄。    但球已经到了,罗快速完成转身!    足球直接落在了地上,罗顺势往前面一送,直接单刀。    巴德斯图贝尔转身本来就比较慢,当他去追的时候罗已经面对门将了!    诺伊尔看到情况不对,立马冲了出来。    然而就在诺伊尔弃门出击的时候,罗却是脚尖一挑。    足球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一头钻进了偌大的球门——    不爆发则已。    一爆发一起爆发!    就是可怜了双方的门将——    诺伊尔跟帕特里西奥两个世界级门将都沦为了背景板!    进球之后的罗冲向了场边,同时做出双手下压的手势。    德国球迷将球场渲染成了主场气氛,每次葡萄牙球员拿球他们就会第一时间发出嘘声。    刚才罗拿球的时候也被嘘了!    所以现在他作出了回应!    只是这样的行为招来的却是“纸团雨”!    虽然不疼,但罗还是立马跑开了!    比分在叶辰进球十分钟后被扳平,进球的是葡萄牙的头牌罗!    “这球太漂亮了!”    “从身体对抗到挑射破门,一气呵成!”    “这就是顶级射手之间的较劲!”    “两个人互相刺激,这也让比赛变得更加精彩!”    “我想比赛到了这个时候,应该已经没人还瞌睡吧?”    现场的葡萄牙球迷们高声呐喊着罗的名字,而德国的球迷则是大喊叶辰的名字。    双方直接较起劲了。    罗跑到中圈的时候也是对叶辰眨了眨眼。    叶辰也是笑了一下。    这该死的胜负欲——    “哔!”    主裁判拉诺伊再次吹响口哨。    叶辰将球传给了二娃。    二娃将球回传赫迪拉,而德国队再次组织进攻。,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叶辰让托马斯穆勒顶到最前面,而他则是往后面撤了一下。    托马斯穆勒属于前场狙击手,是真正的全能。    很多人对于这个没有什么特点的球员嗤之以鼻,觉得他又不厉害,为什么能在拜仁踢那么久。    但真正懂球的人绝对不会低估穆勒。    用亨利的一句话概括:孩子们应学习穆勒踢球,而非梅西罗!    亨利的原话是:梅西和罗所做的是反常规的事情,不要模仿这些人,但是你可以模仿里贝里,模仿穆勒,穆勒的比赛永远是在以正确的方式进行,他会防守,会进攻,该控球的时候也能控制住球,该跑位的时候也能跑到位置,该得分的时候也总是能得分,他不需要玩花活,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比赛所要求他做的东西!    这是一个用脑子踢球的球员。    就像刚才,叶辰为什么只受到了佩佩的干扰?    原因很简单,穆勒将另外一个中后卫跟中场牵制住了。    他们根本就无暇顾及叶辰!    今天踢左边的拉姆在进攻端稍稍有些隐形,当然,主要是葡萄牙的纳尼太活跃了,他必须用更多的精力用于防守。    “嘭!”    拉姆直接一个大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