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无道亦有道(1/2)
白道真忽地笑道:“无亦是有?那何又为无呢?”
“善也。何为无呢?”老道拿起供桌上的拂尘,携三人出神殿去。
上层层台阶,其上亦是大殿,名曰“上善殿”,有两联:
水利万物不争;
人处淤泥不染。
再过上善殿,殿后为一面平滑的山面,山面凿有两条左右对称呈菱形的石阶。沿石阶而上,扶白玉栏杆下望,仪水、码头、牌楼、众妙门、莲池、齐物门、神殿、银杏、上善殿,及诸多副殿、禅房、角楼、游廊尽入眼中。回头一看,则是一座拔地而起的重檐大殿,檐角垂挂有铁制八角风铎,随风而发出清雅之声。
大门上额提“太上殿”,几扇门全部大开,一眼望去,内里尽是衣着蓝底银色流云纹的人,光从隔扇门窗中投进去,虽是一楼,却极为亮堂。
老道带着人走进去,内里的人自中间分开一条道,让他过去,并向老道齐齐躬身,毕恭毕敬道:“师祖!”
白道真停驻不前,他摇着扇子,看着老道与虞恬夷走到一个由数块紫檀木板组成的巨大简书前,金色的字排列,字迹工整严谨,苍劲有力,入木三分,十分漂亮。简书下立着三个中年男子,看年龄,应该是恬字一辈的。着蓝衣的该是淡字一辈年轻的弟子们,他们的师父师叔伯们都没有全来,看来只是普通的日课罢了。
有人取来席子,放到白道真与苏澄面前,老道带着四名恬字辈弟子坐下来,众弟子亦跟着坐下,白道真随遇而安。苏澄坐在他旁边,心里默默盘算:与白道真二人入无隅宗,孤身涉险,犯忌;无隅宗背依山,前傍河,地形地势不利进退,援兵难达,必败;不得人心,必死无疑。
他看了白道真一眼,他摇着他那把扇子悠然自得,以他的城府,不是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的人,那他又在算计什么呢?
老道的声音在殿中缓缓响起来,只听他道:“我自幼思寻道为何物,遁入山门已七十年有余,一同修行的师兄师弟或早或晚顿悟,唯我生性愚钝,至今仍百思不得其解。我在藏书阁内修行之际,灵光一现,掐指一算,得知今日将有贵人指点迷津,故邀各位会聚一堂,望各位不吝赐教。”
底下弟子面面相觑,分明是辈行极高的师公,却向他们这些晚辈说赐教,就算这些师公没有架子,这也太平和了!且,论眼见智慧,师公目睹七十多年世事变迁,博览群书,他们拍马莫及,谈何教?
苏澄也有些惊讶,他看了白道真一眼,见白道真也有些讶然。
老道继续道:“何为道,道之一字,初出之义为脚所行之路,悟道,是心所行之路。然而,心所行的路是何种模样,要去往的地方又是何处?这便要从道是何物说起。先贤有言,天地万物生,依寻独立不殆之理,在生死之间轮回反复。此中之理,即为道也。悟道,即追寻自然之理,觅其根寻其始,知其源得其本。自然之初,乃一片混沌鸿蒙,无人、无生物、无山水、无风雨无、无日月星辰、无天与地,即是无。故曰:道之本,即为无。”
“……”众弟子骇然,连老道身旁的四名中年男子也不免默然。
“师祖,若是道不存,那我们学什么道呢?”一名弟子问道。
老道示意众人少安毋躁,他道:“道为无,非道不存。”他解释说:“万物自混沌之间而生,即从无中生有有,道为无,又自无中生道。万物无之时,无道,万物自无中生出,有道。道,存于万物,存于心中,虽不曾有谁明文,却是自然而然生成,万物默默尊护,此为有道。无道,即天地无自然之理,却非是道不存,只为无理,无所遵循。故无亦为有。若言道为无,那何为无呢?请诸位解惑。”
众弟子议论纷纷,白道真也问:“镜清,你怎么看?”
“镜清才疏学浅,不懂老道长高论。”苏澄冷淡道。
白道真轻笑一声,道:“既然镜清也听不懂,那本公子也心安了,还以为就本公子一个人糊涂呢。”他摇着扇子,说道:“纠结于有无二字,这不就是咬文嚼字过犹不及的典范吗?”
苏澄突然好奇起来,白道真这种人眼中的道,是怎样的?于是他问道:“那,依公子所见,何为道?”
“我眼中的道……”白道真扭头看过来,他笑道:“镜清想听假话吗?”
苏澄道:“公子的道,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吗?”
白道真满面哀愁,假惺惺地说:“本公子从不考虑这些太高远的问题啊,本公子的道,是小人物的小心思小算计,说出来不高尚不伟大,甚至还很刺耳,当然不足为人所道。”
他又顾而言他混淆人心,好在苏澄只是随口一问,并没有期待想要从他口中听到什么真心话,所以也不失望。
“各位可有定论?”老道问。
众人静下来,有人默默不语,有人左顾右盼,有人愣怔发呆,却无人言语,殿内一片沉寂。
“诶,师祖若早些出关,恬穆师兄与淡竚还在,兴许可与师祖探寻其间奥妙。”虞恬夷轻叹一声,直言道。
“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