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路明珠(2/3)

你们令工匠尝试细纱机的横梭改成立梭,纱锭也由现在的四五个改成**个,这样一来,纱强效率与速度,定会大大加快。”李啸画了个简单的草图,然后向安谦嘱咐道。安谦仔细地看了看图纸,虽然不太明白,但他还是立刻对李啸说道:“好,大人您放心,我随后就去找工匠,来改进这细纱机。”李啸等人,随后又跟着安谦从纺纱厂中出来,走进巷子另一边的一家织布厂中。进得厂子,无休止的机器的咔嗒声在一时不停地在他耳边回响。李啸看到,这家厂子,约有六十架织布机,每架机器同样亦是一名妇人在操作。这种织布机,便是《天工开物》中所记录的明代织布机,它是用8扇综和4只踏轮进行编织操作,那来回压线编织的梭子,共长1尺2寸,它可使用纬重平组织和通经回纬的缂织法,可以织制正纹与斜纹等各类简单图案。而一块又一块,还带着一股浓郁羊毛气息的呢绒,便一块块地织造出来。待纺出的呢绒其长度达到一匹布的数量后,妇人便用剪刀剪下,旁边有男工将其卷成圆柱状,并堆放在推车上,待推车装满后,便从厂中推出,存放入仓库中。李啸来到推车旁,拉出一块织好的呢绒来细细观看。他看到,这些呢绒,厚实紧密,洁白柔软,手感良好,虽然与后世的大规模水力工业生产的质量还有差距,但在这个明末时代,质量却是相当可以的。李啸对布匹质理,相当满意,他在心下暗想,等资金更充足后,还要开始进行羊毛染色,从而生产出更多花样的羊毛呢绒来,从而使其更受市场欢迎。李啸等人,随着安谦走出厂来,这时,一股南风吹来,一股刺鼻的臊味传入鼻中,李啸等人的目光,立刻被东南区那两座大型的羊毛脱脂工厂所吸引。安谦见李啸等人感兴趣,便立刻带其前去参观,李啸远远地看到,不时有工人推着一堆堆花白油腻的羊毛,进入厂中。那股腥臊味,便是从厂子中随风飘出。因为这种厂子比较肮脏且气味不佳,安谦本不欲带李啸等人进去,便李啸执意要去看,安谦无法,只得随他。三人入得厂子后,李啸看到,每个厂里中,都有四个大大的方型去蜡池,里面装满了腥臊的暗黄色液体。大批的男工,将运来的羊毛打散,压入这暗黄液体中,然后用棍子搅开搓洗,让羊毛在里面驻分****,而不会结团。“如果本官没猜错,这里面,装的都是人尿吧。”李啸这一说,让安谦一愣,忙点头道:“正是呢,当时请来的技师说过,每批新鲜羊毛,需得要尿液浸泡两个时辰,搅拌脱脂后,方可泡开羊毛上的蜡与油,再充分洗晾,去除污渍,待其晒干后,才可用来纺制羊毛纱线。”李啸哦了一声,也没多说什么,他也不是学纺织的,既然这个土办法能解决这个脱脂去油的问题,那就先这样用着吧。随后,李啸又看到,有工人将浸泡好的羊毛拿出来,在另一个厂房内,用大桶的清水洗涤泡好的羊毛,然后甩干,统一在厂外一个大晒场上晾干。看完羊毛脱脂厂后,李啸等人又去参观了一番同在东南区的炼焦厂与提硫厂。炼焦厂处,李啸看到,一大群工人正源源不断地从北门外,送来碾碎洗好的细碎煤块,堆放在炬焦厂外的临时仓库中,摊开晾干。又有工人将晾干好的的煤块,送入一座外形与炭窑颇为相似的炼焦窑中。精煤晒干后入窑,在炉窑内不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借助窑炉边墙的点火孔人工点火,将堆放在窑内的精煤点燃,靠精煤自身燃烧热量逐层将煤加热,这是直接加热。随后,煤燃烧产生的废气与未燃尽地大量煤裂解产物形成的热气流,经窑室侧壁地导火道继续燃烧,并将部分热传入窑内,此为间接加热。经过直接与间接两道加热,八百摄氏度的高温燃气流则夹带着未燃尽地煤裂解物从窑顶开孔处排入大气。一般来说,这个过程延续八到十天,焦炭就可制成了,这时工人们便会从人工点火孔注水熄焦,待窑炉冷却后,开门扒出制好的焦煤。离开焦煤厂,李啸等人来到硫磺厂中,李啸第一次见到了硫磺提纯生产的全过程。李啸首先看到,有大批工人,用四轮马车从北门处,运送了大批磨碎,并且已由人工挑出沙石的硫磺矿过来,运入提硫厂中。要知道,生磺中含有不少的沙石,因为硫磺密度与沙石类似,没有什么好办法去除,只能采用最原始的先磨碎再人工拣去沙粒的方式。接下来,李啸看到工人们,将这些生磺矿,推入一个里面放着许多广口铁锅的厂房内,每个锅中,都是按每十斤牛油,一斤麻油的比例,倒入锅内,再把磨细的生磺,慢慢倒入锅内,随后用大木掀连续不断的搅和锅底。生磺在滚热的油中融开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搅拌,工人便用极细的笊篱将渣滓污垢捞出。等到磺已化尽,将锅离开柴火。将其冷却到还略为烫手的程度时,便用细麻布将其滤过,然后倒入一个大磁缸内慢慢冷却,以将油与硫磺分离。这样的做法原理是,因为油比重轻,可浮在上面,磺比重大,故沉在低下。通过这种方式将油滤掉过,之后再将磺研细晾干,便得到纯度很高的成品硫磺了。李啸等人参观完提硫厂后,原本在外面指挥工人忙碌的焦炭厂厂长于能,与提硫厂厂长宋大,两人皆是一脸汗水地从城外匆匆赶回,便立刻向李啸跪拜。“两位辛苦,速速免礼。”李啸连忙将两人虚扶而起,一边夸赞道:“若非两位及时往山东送来焦炭与纯硫,我军的火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