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敌(2/3)

忌上面的皇太极,依他的暴躁性子,怕是要与豪格当场打起来了。一旁的阿巴泰,脸色亦极为难看,他嘴唇哆嗦着,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豪格,不可造次!”还是龙椅上的皇太极叱斥了一声,让还想说出更多愤怒之辞的豪格,把痛斥的话语,生生憋了回去。阿济格打扦跪地,长叹一声,向皇太极奏禀道;“皇上,我军此次出征,原本势若破竹,所向披靡,之所以会突然损失恁多兵力,全是因为明军中,那个李啸率部横来搅局,多设诡谋,方使我军不备,中其奸计,此致兵力折损,尤以正黄旗部为甚。奴才身为统军大将,损失兵将,确难脱其责,请皇上责罚!”阿济格说完这段话,刷地伏跪于地,埋首不起。皇太极并未说话,而是把冷冷的目光投向一旁垂首肃立的阿巴泰身上。“阿巴泰,你且实说,那李啸,究竟是用何法,方得灭了我恁多军兵!”皇太极的话语,隐含着无可言说的愤怒,充满了一种钢铁般的凛凛威压。阿巴泰刷的一声跪地,立刻颤声禀道;“禀皇上,那狗贼李啸,先在宣府北路,建得偌大一座雄峻金汤城,便以此城为凭依,投抛震天雷,轰杀我军将士一千五百余人。随后,此人率兵马入援北京,攻克谭泰镇守的镇边城所,斩杀谭泰,击杀并俘虏我军四千五百多人。接下来,此人假扮我军,并假传军令,诱杀了扬古利次子塔瞻及正黄旗部三千精锐军兵。最后,此人再率部假扮我大清军兵,诈开房山县城城门,几乎攻杀守城的全部大清兵马,统帅扬古利,被李啸发箭射中,身负重伤,好不容易率着残部,来到奴才处报信,便因伤重不治,殉国而死。”阿巴泰说到这里,小心地抬了抬头,见到皇太极一脸铁青。他嘴角嗫嚅着,不知道还要不要再说下去。“说下去!”龙椅的声音,冷冷地响起。阿巴泰竟忍不住打个了寒噤,继续说道:“随后,那李啸撤军进入京,凭城固守,奴才与统帅阿济格,在北京城外诱敌三日,明军始终龟缩京城,不肯出战。奴才无奈,因考虑到统帅扬古利与大将谭泰皆已阵亡,此为大事,需得早回盛京禀服皇上方好。于是,我与阿济格二人商议,决定就此收兵,北返我大清。以上奴才所述,句句皆是实情,请皇上查之!”清宁宫中,一时间,有如死了一般寂静。皇太极的大胖脸在轻轻哆嗦,表面平静心下却极其恼怒的他,手指颤颤地抬起,指着地上下跪的阿济格与阿巴泰二人,却说不出什么话来。心痛啊!要知道,大清国中,满州八旗的常备兵力,才不过六七万人,这阿济格竟一下就折损了7千满州军兵。而损失最为严重的正黄旗部,竟有六千五百名满洲军兵,就此烟消去散,不复存在。要知道,这些精锐的战力,乃是大清在无数次征战中,才培养起来的虎狼之师,却没想到这些兵马,竟以这般窝囊的方式,全折在了李啸的手里。这简直是在用锋利的小刀,切割皇太极的心肝啊!这个狗入的李啸,一再坏朕的好事,实在是朕的一生之敌!李啸,你且莫得意,朕总有一一,誓要砍了你的狗头!皇太极心中极其恼怒,好不容易才控制了自已的心绪。一道寒光,从皇太极眼中划过。哼,阿济格,你这折损兵将的无用蠢材,若非为顾虑大清初建,万事求稳,朕早就要取你项上人头了!只不过,既然你让我正黄旗部,遭受如此重大之损失,那我定要从你们的两白旗中,将损失被回来!“阿济格,你身为统军大将,折损兵马,丧我将帅,实是罪无可恕!朕就是将你就此拿入刑部大狱,亦不为过!但朕念你此次出征,多有辛劳,掳获也还算可观,朕便对你从轻发落了。现在,为补正黄旗之损失,朕罚你正白旗与镶白旗,各出五个牛录,补入正黄旗中。另罚银子两万两,雕鞍马二十匹,甲胄三十副。所罚之银两物件,作为赏赐给本次出征有功将士,以为惩戒!”“皇上仁慈,奴才甘愿受罚。”阿济格咬着牙,伏首认罪,心中却是暗恨不已。操!辛辛苦苦征明数月,结果却非但没有赏赐,竟还这般受罚,唉,自已能找谁说理去。皇太极顿了顿,那冰冷的声音又再度响起:“阿巴泰!”“奴才在!”“你虽为副将,但亦有轻忽之责,不可轻脱。朕罚你出银一万两,以赏赐本次出征有功将士,你可服气?”“奴才服气,叩谢皇恩。。。。。。”阿巴泰心中极度黯然,脸上却还满是恭敬从命之色。见二人皆无异议,皇太极轻叹一声道:“阿济格,阿巴泰,你二人跪安吧。”“嗻!”“嗻!”见二人站起来后,皇太极换了一种语重心长的语气,对他们继续说道:“阿济格,阿巴泰,你二人都是我大清难得的能征惯战之将领,是本汗可以倚重的杰出兄弟,朕希望,你二人就此吸取教训,牢记此次征明的过失,为明年我大清征伐朝鲜,重新作好准备!”皇太极打算征伐朝鲜,其实是有慎重考虑在其中的。在清朝建国后,皇太极事先曾将此事通报朝鲜,希望朝鲜参与劝进。朝鲜闻讯大哗,积累近10年的憎恶、羞辱情绪一并迸发。朝鲜臣僚纷纷痛切陈词,“使彼虏得知我国之所秉守,不可以干纪乱常之事有所犯焉。则虽以国毙,可以有辞于天下后世也”。在一片慷慨激昂的气氛下,仁祖李倧拒不接见清朝使团,不接受其来书。清朝使团大怒,离开汉城,沿途百姓“观者塞路,顽童或掷瓦砾以辱之”。该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正式举行称帝大典,朝鲜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