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四个名额都被反超了(2/2)
亡国,归属大华王朝)” “奖励:黄金六十万两!” 寇凖,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人,北宋政治家﹑诗人。 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 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 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1023年)九月,病逝于雷州。 宋真宗继位之后,辽圣宗耶律隆绪和他的母亲萧太后,率20万大军,从幽州出发,浩浩荡荡,向南推进,河北大片领土陷入敌手,而且仅隔一河的都城汴京也暴露在辽国骑兵的威胁之下。 在寇准的督促下,宋真宗御驾亲征,辽军已抵北城附近,宋真宗不敢过河,只愿驻扎在南城。寇凖力请渡河,真宗犹豫不决。 但由于真宗倾心于议和,致使妥协派气焰嚣张。他们攻击寇凖拥兵自重,甚至说他图谋不轨。 寇凖在这班人的毁谤下,放弃了主战的主张。于是,在妥协派的策划下,于同年十二月,宋辽双方订立了和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 可以说寇准为了大宋,已经尽心尽力了,奈何队友不给力,最终蒙冤遭贬,客死雷州。 “十大忠臣榜第四名——魏征!(大唐王朝)”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奖励:黄金七十万两!” 魏征(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这个人可谓是人尽皆知,犯颜直谏怼的李世民都拿他没办法。 一心为民的魏征,在忠臣榜上的排名也不低! “十大忠臣榜第三名——诸葛亮!(大华王朝)” “奖励:黄金八十万两!” 诸葛亮就不用说了,一心想要匡扶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三名,实至名归! 倒是王莽有些诧异:“诸葛亮才排第三,那前面两人是谁?” “十大忠臣榜第二名——林则徐!(亡国,归属大华王朝)” “奖励:黄金一百万两!”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竢村老人,侯官鼓东街人,生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 当时的大清已经腐败不堪,但林则徐却依旧发动了禁烟运动,并顶住了压力,禁烟成功。 可以这样说,要是没有林则徐在那个时候力挽狂澜,后面的世界还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 排在忠臣第二名,也有功绩的原因! 十大忠臣榜第一名——包拯!(亡国,归属大华王朝)” “奖励:黄金两百万两!” 包拯,字希仁,庐州人,北宋名臣。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 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 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忠臣,一心为大宋,死在了任上。 而且在王莽拿下大宋之后,包拯一开始也是不想投降的,最终还是为了大宋百姓着想,暂时归降王莽,治理大宋领土。 王莽看完这个榜单,不禁呵呵一笑:“不知道这个时候,朱元璋还能不能笑得出来!”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