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艺多不压身(4/7)
姐也是悄悄瞪了李学武一眼,那毛巾刚才擦了啥他不知道吗?>
损不损啊!>
李学武也是冤枉,这特么一晃神的工夫,这小子就把毛巾糊脸上了,我特么倒是想说不借了,可也得来得及啊。>
现在怎么解释?>
还不如不解释,有的时候人与人之间就是得有点儿善意的谎言。>
“楼上正说着下周要聚餐呢,你没提提意见去?”>
黄干抽了一口烟,瞥了走路姿势有些异样的娄晓娥,但因为正跟李学武说着话,也没有在意。>
“我没意见,不挑食”>
李学武笑了笑,问道:“这边的食堂还没有弄起来,在哪儿吃啊?”>
“是要弄了”>
娄晓娥走回来坐在了办公桌前面的椅子上,解释道:“这院里本来就有个大厨房,暂时先用着,我跟窦师傅说了,先把西边院的倒座房收拾出来”。>
“嗯,倒可以”>
李学武点了点头,道:“都是现成的,墙壁打通和重新装修也用不了多少时间,盯着点吧”。>
说起这个,李学武就想到了西边院里住着的那两位了。>
收上来的院子收拾完了,这边的院子也逐渐开始整修,她们又得搬家了。>
掐算着手里的房子,距离这里没多远就有一处,同样是东四六条胡同,走着都能到了。>
以后难免的会有离家远的,或者住宿不方便的,那边作为宿舍倒是方便的多。>
现在李学武还没有用到那边的计划,五处院子的其中三处是给老彪子他们准备的,剩下的两处都是一起买的。>
简单说了两句,李学武看向黄干问道:“书的事儿怎么样了?”>
“还说呢,你是当惯了撒手掌柜的了”>
黄干撇嘴道:“李文彪从这边已经拉走几车了,啥反馈还没有呢,你也不问问”。>
“书不是在书店里卖的,而是在供销社里摆卖的,有个屁的反馈~”>
李学武抽了一口烟,道:“只要他继续取货,你就看频率,猜也能猜的到”。>
“暂时看不出来”>
黄干微微摇了摇头,道:“几千本书撒下去连个小水花都还没有呢,看个屁”。>
“慢慢就有了”>
李学武被烟熏的眯起了眼睛,目光有些迷离,语气深沉地说道:“人手一本,全国就是七个多亿,就算打个半折,你这点儿货溅不起水花才是正常的”。>
“我可不求着全国都买咱们的书,京城能买上一半就成了,呵呵~”>
听见李学武的安慰,黄干也是轻笑出声,感慨地喝了一口茶。>
“京城~”>
李学武的目光看向了窗外,蓝天依旧,晴空万里。>
京城的人口现在有多少来着?>
前段时间报纸上说有两千八百多万吧,城市人口一千零几十万,城镇人口一千六百多万,农村的人口反而是最少的,仅有一百多万。>
不算农村,不算城镇,但就城市内人口都够看得了,还打算全京城的一半呢,不怕撑死。>
“加大生产力度,保证产品质量”>
李学武看向黄干叮嘱道:“书的印刷数量不要停,要逐渐增产,小人书和笔记本的市场还没有完全的凸显出来,不要盲目加印,暂时求稳,全力保障书籍的印刷进度”。>
人手一本说的也是前期,这玩意儿又不是消耗品,买一本够用几年的。>
更何况以后这就是个古董了,趁着现在倒不如在第一阵邪风过后抢喝第一口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学武把所有的资金都准备在了港城,就是对这本书有信心。>
只要资金回笼,国内的各个项目就都不是问题了。>
按照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算是一种豪赌了,只不过李学武知道底牌是什么。>
“你说到小人书我想起来”>
黄干用夹着烟头的手点了点李学武,摇头笑道:“你这人可真是会整活儿的,那一套战斗英雄小人书连我儿子都开始看了,我这买卖做的~”>
“这叫好东西看得见”>
李学武笑着逗了一句,不过那几套小人书确实是他给华清美术组和编辑组提的意见。>
几套小人书分别讲述了我谠在战斗中的经典案例,以及荡气回肠的经典故事。>
主要是按照主旋律宣传当下时代的楷模和精神,很正能量。>
李学武敢保证,这些丛书一定不会被针对,因为大多数宣传的人物都已经牺牲了。>
但他可不单单只为了用小人书赚钱,暗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