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奴子

四月间,英国公张府和襄城伯李府联姻,并且张居正保媒的消息,传遍九城,成为一桩不大不小的轰动性的消息。

张惟功因此而再一次成为风口浪尖上的人物,不少勋贵人家惊奇的发觉,这个英国公府的小五,真的是这几年没消停过,开商行开成比皇店还庞大的存在,而且生意遍及九边各镇,练兵练成了京营第一强兵,连俞大猷这样的老将宿将都是赞不绝口。

练武天赋过人,拜遍名师,成为武学高手。

在惟功成名之前,天下最有名的少年武者是四川总兵刘显之子刘铤,十来岁便与父一起征战厮杀,天生神力,十三岁不到就已经屡立战功,朝野之间都说是将门虎子,将来迟早会成为国朝名将。

惟功一出,刘铤的风头就被盖了下去,差的太远了。

此番联姻之事一出,两个大府都是对京营和禁卫有不浅的影响力,这一联姻,就是强强的联合,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个很强烈的信号,英国公府恐怕要恢复永乐年间的地位,将会压过成国公府和定国公府,成为国朝第一大府。

在这种心思之下,往英国公府拜谒贺喜的勋贵和京营的武将集团就多至数不胜数了,观音桥东的英国公府简直有若闹市,往来皆是三品以上的高职武将和勋贵们,每日都是熙熙攘攘,热闹之极,这一件事,已经成为京城勋贵圈中的第一等的热闹事,很多人已经在盘算着,在这两府大婚时,究竟送什么样的礼来致贺了。

只是惟功和李家的这个小妹子年纪都还太小,估计成婚最少还得五年,这也令得不少好事的有些遗憾,想看热闹,还有的等。

只是到四月中时,这件事的余波顿时又被皇上大婚的风头给盖了过去,这一件喜事是数十年来大明朝的第一桩大事,待礼部奏明被确定的喜期越来越近的时候,不论是勋贵武臣,还是文官太监,又或是坊间的百姓,口口相传,议论纷纷的,,这官店原本就是朝廷的,他家已经经营几代,朕大婚用度极多,宫中花销不少,叫他缴还官店,他却唧唧歪歪的不肯,这奴子,朕迟早会叫他倒霉!”

一国之君,与自己的鼎力勋臣闹的如此不快,原来却是因为争夺官店。

惟功颇有哭笑不得之感,万历聪明,灵慧,又历经明师教导,哪怕是庸庸碌碌的马自强,在学问和能力上也是一等一的,大明人口亿万,读书人超过百万,每年南北乡试秀才考举人就有近十万人之多,能在这么多人的竞争下成为举人,进士,又是在过万朝官中成为最优秀的堂官正印,没有过人的本事是不可能的。

其余张居正,申时行等人,更是人中龙凤。

皇帝原本就是聪慧,加上这些明师的教导,虽然才不到十五的年纪,但在政务和实际的经验上,万历都是已经十分成熟老练了。

但皇帝心中的贪念实在是太深厚了,惟功不知道,万历亲政后不久,就在锦衣卫的怂恿和支持下,强夺朱鼎臣家的官店,并将桀骜不驯不肯驯服的朱鼎臣关在监狱之中,隔了很久才把这个倒霉的成国公放出来。

整个万历年间,这样的事可不止一件,万历贪财的名声,实在也是与他自己息息相关,并不是立储党争之后的无耻文人纯粹的谣言。

惟功趁万历歇气的时候,奏禀道:“皇上,臣受命西华门到皇后家,再到大明门和承天门地段的提调,总计用火兵三千七百人,兵马司六百五十人,顺天府并大兴宛平县差役一千一百七十五人,再有臣的兵马出动两千人,皇城禁军一千零五十人,沿途撒开,杜绝奸邪,今已经全部提调完毕,划定区域,所有一切细节,都在这奏疏之内。”

说毕,将一份小本奏折递了上去。

万历接过来,看了一眼,无所谓道:“随便吧,这等事有太后,内阁,冯大伴他们操劳,朕倒是无所谓的。”

皇帝对自己的婚事真的不怎么上心,王皇后是平民之女,这倒没有什么,不过礼部考核时,只是从皇后平素是不是孝顺,与兄弟姐妹是否和睦,是否接受一定的教育,以德为先,以容为后,相貌只是普通平常,惟功打探清楚后,皇帝已经深为失望,后来陆续查明皇后长相确实一般,万历的心思,更是变的冰冷一片了。

最新全本:、、、、、、、、、、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