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纵队

李宝不停地呵斥着,战兵队列之中,却也是有人低声说话,大大咧咧的,不大将李宝等训导官看在眼里。

“你瞧他们的蠢样。”说话的是李达,穿着是一身短罩甲,也就是半身甲,身上是披甲军服,他是火铳手,所以只穿半身甲配铁盔,身边不远处的杜义和杜廉哥俩就惨了,两人是长枪手,穿着一层锁甲,还得再披一身铁鳞甲。

此时的大明国力尚强,不象几十年后,除了少数精锐之外,连甲也凑不起来,铁盔也是绣的,和建奴打了几十年,人家越打越强,身上全是精铁甲胄和精铁武器,明军越打越象叫花子。这些甲胄,一半是京师兵部配给,短罩甲却是将作司的兵仗局打造而成。

短短时间,几百具铁甲就打成发下给部队,圆铁片打的坚实圆润,穿铁片的皆用牛筋,用工十分精细,用心,虽然是短罩甲,穿在人身上,仍然是有十分坚固的防护作用。

制式短甲重十五斤,用铁十一斤,防护能力极佳。

锁子甲和铁鳞甲超过三十斤,用铁也在二十斤以上,防护能力更为强大。

穿甲之后,加上身上的装备和手中的武器,每兵负重在五十斤以上。

这样已经是十分精简了,若是按以前的边军标准,全部都由士兵来负重,每兵负担是八十八斤,这样的负重在身上,能走路就不错了,更不必谈披坚执锐,争胜沙场。

重量的减轻,原因来自辎重队,每千总部都会有一个辎重大队,再配上工兵队,将以前长夫和辅兵的事战兵化了,大大减轻了第一线部队的负担。

听着李达的话,杜义和杜廉只是苦笑,李达这厮嘴太臭了,三十来岁的人,几乎了。

哨声之中,原本的列阵横队变成了纵队,虽然有不少新兵在犯错,但在训导官和各自主官的呵斥下,也是迅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不得不说,新兵的兵源比起当初舍人营时还是差了一些,舍人营全部是京卫的勋卫子弟,最少也有总旗的身份,虽然不少贫家小户,但识字的不少,人年轻又在京师长大,虽然不免有些浮滑之气,但总体来说都很机灵,学东西也快,新招的兵是以辽阳城中和四周的卫所兵为多,肯参军的多半都是希图日子过得更好的军户,当然其中不乏李达这样好勇斗狠之徒,军中俸禄虽高,但却要拿命来搏,到屯堡去一年到头要忙活,但胜在安稳。新兵的平均年纪在二十五左右,年纪也比当初的舍人营高出很多,所幸的就是招募的全部是卫所军户,而且不要有过前科和二流子地痞城中抄手无赖之类的都不要,总体来说还算好管教。

老兵们中表现优秀的这一次都被提在新兵局里担任各级军官,最差也是一个伍长,算是军士,他们不停的帮助新兵,教他们怎么转换队列,最快的展开,最快的收拢,同时怎么听鼓号,看认旗,在一个半月的训练期下来,最少在队列这一块已经差不多都能合格了。

队伍很快集结好了,千总旗后是排得老长老长的三列纵队,各色旗帜在天空中飘扬,边军不象禁军或内镇明军,南方明军尚红,不论军旗还是战袄都是鲜红色,边军尚青,长罩甲是青绿色边饰,短罩甲穿青袄或青色折上巾,而辽阳镇仍然尚红,红旗招展,身后是七百余名穿着大红军服和外甲铁甲的军士,犹如一条喷火的长龙,蜿蜒转折,散发银光。

大队的将士很快出现在田野上,在他们的左手边就是蔚蓝的大海,千总部营地离海边不到五百步,睡觉时都能感觉到海风和涨潮落潮时大海的低啸声,在海边,无数的工人正在紧张的施工,建造着庞大的军港和造船厂,整个建筑群落绵延有五六里长,令人一看就心潮澎湃,感觉到人力与自然伟力的结合。

行军途中,轻快的鼓点声响了起来,每个士兵,不论是老兵还是新兵,步伐都渐渐欢快起来。

……

……

过了辰时,中左千户所的千户黄敬才赶到自己的官厅,他的脸色很不好看,在官厅处理了几件公务之后,他这一天又无事可做了。

事实上这些年来千户所一直就是这样,公务有限,有时候黄敬十天半个月也不会去一趟公厅,反正也无事可办,就是每年收税的时候要下一些功夫,另外他自己的地要军户们好生去耕作,那时候他也会用些心思,再有就是去宽甸搞搞贸易,中左所这里好歹认识一些海商……其实就是北方很少见的海盗,黄敬会从宽甸掏腾一些人参貂皮来,交易给海盗去贸易,一年好歹也能多赚二三百银子,值当跑一趟了。

一个千户,说是五品,底下按制是一千一百二十名士兵,也就是一千一百二十户,分为十个百户所,实际上黄敬麾下的兵丁只有在城中的一百多人,其中有十几个是他的家丁,剩下的就是城守百户,其余的各百户要么住中左所北城,要么在城外散居,他根本就不会管……也管不了那么多。

如果不是天高皇帝远,千户根本屁也不算,也就是辽东都司这样的地方,实土临民,千户还算个官,要是在内地,连个屁也不算。

最新全本:、、、、、、、、、、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