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八章 惊人之语(1/2)
黄少文这句话刚说完,下课的铃声就响了起来。>
这个话虽然在黄少文看来,纯粹就是一种精神胜利法,稍微的能调动一些人大脑中的多巴胺,但是对于实际理性客观的角度来讲,这种简短的口号性的,标语一样的话,从科学的角度是不严谨的。>
不过正像黄少文说的那样,年轻人确实很喜欢这样的话。他们就喜欢这种简短的标志性的话。>
这个年代的大学生,正像之前那个学生说的。当他们了解到一些事情之后,发现国家和外国人之间的差别之后,真的内心只剩下忧愁。>
因为差距实在太大了。>
2018年,中国总量超过美国一半多,这是四十年前的中国人不敢想象的。再加上前三十年中国一直喊着要赶英超美,结果却过了很多年也没做到。>
这种有过失败的经历,已经认识到真正的差距之后巨大的茫然,迷失。让很多中国人都不相信未来的中国还有希望。>
不过这就是黄少文想说的,这些所谓的知识分子的问题。正因为他们了解的多,所以他们怕了,逃了。>
而中国的农民,工人,不明白那些,不懂什么大道理,他们只想着过好自己的日子,然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作。>
终于真正的实现了超越英国,追赶美国的局面。>
2018年的大学生比现在的大学生要自信的多。所以像刚才黄少文说的那些话,这个时代的大学生是怎么也不可能想出来的。>
这句话中透露出来的甚至有些自负,自傲的感觉,一下子就击中了黄少文的那些学生们。>
这句话听起来是多么的有道理啊。历史是不断的发展,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屈辱放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也只不过是很短的一段时间而已。>
怎么能因为这样短的一次衰落,就否定了中华文明的伟大呢?>
“黄老师说的对,历史是一个民族的根本,我们怎么能否定自己的历史呢?”>
“但是,我还是认为,我们的历史中一些糟粕是应该剔除的。”>
“黄老师也说了,我们应该正确的看待历史。他也没说全盘接受历史啊。”>
“这,你说的没错。”>
“啊,没想到黄老师除了理科教的好,对历史的看法也这么好。从今天起我要崇拜黄老师了。”>
“听说黄老师小学的时候就是咱们学校历史教授臧老师的教的。”>
“真的假的?这样黄老师可真是幸运。”>
在大学,每一个大学生总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打听关于自己老师的一些事情。而很多老师曾经做过什么比较出名的事情,也会在大学里一代一代的学生中间流传。>
虽然黄少文很少提起自己和臧子符之间的特殊关系,但就这样,依然还是被大学生们给打听出来了。>
本来知道的人还不是很多,但是借着这次黄少文的“语出惊人”,于是关于黄少文的很多事迹就一下子传遍了整个校园。>
什么黄少文总喜欢去校门口的饭店吃饭。>
什么黄少文博闻强记,记忆力超级好。>
还有黄少文上大学的时候甚至买过一台电脑,却只是为了写论文。>
当然还有,黄少文小学的时候,遇到了臧子符教授。然后听从臧教授的指导,一步步的从农村考上了京城的大学。>
刘易阳对于黄少文享受到的这种在学生中的赞誉很是不忿。>
“说几句好听话,就这么崇拜你。现在的学生真是~~”>
李家和道:“人家少文说的可不是什么好听话,而是很正确的话。现在学生的思想很混乱,少文这个时候说的这个话,我看是很好的。”>
刘易阳不高兴了,“我说李家和,你之前不是跟那些学生一样说咱们政府这不好,那也不好的吗?现在怎么,转性了?”>
时代风潮如此,大部分人都是紧跟最新潮的“惊人之语”,基本上没多少人能够拥有自己独立的主观态度。>
李家和被刘易阳说的这话,弄了个脸红。但是李家和有一点,就是不固执己见。对于讲的有道理的话,他是能听进去的。>
跟黄少文接触的时间长了,李家和认为的有道理的话当然就变了。>
“我看你也没少说政府的不是。迟早有一天开大会的时候我举报你。”>
刘易阳跟李家和以前一样,没少说些怪话。但是刘易阳又跟李家和不一样,纯粹就是直性子,直肠子,不好的就是不好,不说不痛快。>
自己要是不管,估计这俩人又是一番好吵。黄少文无奈的转移话题道:“李老师,你们出国的事情什么时候?还没定下来?”>
见黄少文问起,李家和也不再理睬刘易阳这条“疯狗”。“刚定下来,下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