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争议(1/2)
现在居然直接跑来中国跟老子当面锣对面鼓的做起经销商了。>
付平道:“还是那样,之前受了点波折,不过货源充足,直接从他老家拿货。买的人挺多的。闻哥,照这个势头下去,我看不行啊,要不然找个机会给他弄点麻烦吧。”>
付平其实一开始就觉得不应该管什么这,那的。一路从混混做到现在的位置,付平接触的人多了。>
全中国不敢说,但是这正规华北地区,做生意的就没几个好鸟。闻哥这人还是太心善了。对手打上门了,耍手段才正常。>
黄少闻不希望如此。现在生意不小了,不是以前那样打游击。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最好的方式还是应该走堂堂正正的大道才行。>
黄少闻总能想起来后来牛逼起来的只付宝,突然有一天推出了一个什么新功能展现个人魅力什么的。>
结果上面一大堆不雅的图片,还有言论。拜金主义式的社交,被网友骂的最后只好以道歉结束。>
虽然黄少闻当时怀疑这可能是维信在背后请的水军攻击,但是产品存在问题,很容易推动一些不好的有争议的内容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其内在核心价值有问题,最终也只能被主流价值所抛弃。即使有人在其中使坏,打击,他们也只能算是顺势而为。>
黄少闻希望付平能懂得这个“顺势而为”的道理,而不要总是处于以前的那种蛮干的思想。>
“打铁还需自身硬。先处理好现在的事情,这对将来有好处。至于他们,不能忽视,但也不用太过重视。”>
怎么重视?黄少闻肯定是不会太重视日本的家电产业的。因为历史已经证明,中国的家电市场是中国人自己的。>
也就是说日本的家电产业,注定消亡。哪怕自己什么都不做,这一点也会出现。>
不过这里面的问题很多,因为家电制造这个行业不只是简单的一个行业问题,这里面的科技含量虽然不是很高。>
但依然有一些尖端,精密的地方不是目前的中国制造业能够实现扥。所以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即使中国的家电企业,把日本的家电企业赶出了中国,但实际上这些企业的家电制造方面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对日本的制造业有着依赖性。>
黄少闻听过一些传言,说是日本人实在阴险。中国的半导体制造的数量以及质量实在不行,所以劝中国干脆不要发展半导体,直接从日本买优惠的多好。>
这样一来,即使日本的家电业被中国的家电企业赶出了中国,但是最终日本还是每年从中国的家电市场获得大量的利益。>
当然,这只是传言。黄少闻并没去深入调查这个事情。但是关于八十年代“拿来主义”的政策偏向,黄少闻还是清楚的。>
想想那么多的电子培训学校,以及各种半导体制造工厂,如果没关闭,一直发展个三四十年。说不定中星这样的公司也不用担心美国人的制裁之类的。>
一步差,步步差。近代中国几乎是大了一百多年的仗。如果算上建国后的三十年中的一些对外战争。>
这样算起来,中国在改革开放前有近乎一百五十年的时间没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时期。>
而究竟“拿来主义”正不正确,也不是那么肯定的一件事。毕竟即使你现在想发展这个行业,但是手里没钱,你又能怎么发展呢?>
尤其是如果按照市场经济去运转的话,这些企业的产品质量确实比外国人要差,在市场上竞争力不足,拖下去最后可能还是一样倒闭,白白浪费了金钱。>
中国现在的奋起直追,只能是从捡垃圾开始做起。一边“捡垃圾”,一边做好下一代的教育工作。>
四十年能追上前面的一百五十年吗?>
黄少闻见证了这四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相比现在这个时代的人,黄少闻有着很强烈的信心。>
黄少闻就相当于公司的董事长,付平只是他手下的执行董事。虽然黄少闻希望付平能成长为一个董事长,好让自己彻底摆脱这些琐碎之事,以获得生活的彻底清净。>
但是显然现在的付平还没有那样的能力。教了这么几年,具体的事务管理付平已经干的不错了。>
但是这个战略层面的思考,付平差强人意。不过也难怪,很多时候黄少闻也并没有给付平机会去独立的思考所谓的公司战略的问题。>
毕竟有自己在,所谓的战略规划还用得着别人吗?>
没多久,海耳请聂棋圣拍的广告就能在电视上看到了。黄少闻看聂棋圣打开双手,一副请君入瓮的样子,站在冰箱旁边字不正,腔不圆的介绍,对这个时代的广告审美实在是无语了。>
不过想想,几十年后的中国电视广告的审美好像也没那么好。>
早知道,黄少闻觉得自己应该指点一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