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计划(1/2)
这一片地区,基本上在一天的送达时间之内。而且这片地区的人口不少。要是能拿下这片地区,就算是把事情建立起来了。>
整个半年的时候,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跟县里面商谈这个土地的问题。还有一些大棚建设材料供应,种子,化肥,以及招工等等这些问题。>
“招工还比较好解决。之前县里让我下乡帮助他们搞这个产业的时候,认识不少干部。村里劳动力不少,给点工资还是愿意来干的。”>
刘长新趁着黄少闻闲下来的时候,把自己这半年的工作情况向黄少闻汇报了一下。>
黄少闻大致的翻看了一下刘长新拿过来的文件。“你这一弄就是大手笔啊。”>
黄少闻没想到刘长新这个人要么不做,这一做,摊子铺的还真大。>
跟县里面谈好之后,直接找了每个乡,然后又具体找到每个村。以一个村为单位,跟他们建立合作关系。>
大棚建设的钱不用村里出,提供种子,化肥等等。人员招聘,以及管理全都由当地村干部来做。>
刘长新只要负责培训,加上之前有好些个人其实都接受过刘长新的培训了,所以这个事情很快就让刘长新干起来了。>
这样整个事情就相当于每个村都是股东,有分红。刘长新要做的是提供大棚建设,以及技术培训这些事情。>
还有就是蔬菜水果长成之后的销售。>
县里供销社已经谈好了合作。现在刘长新还在谈市里,以及周围其他县市地区的供销社订单。>
刘长新笑了笑,“明年我想着,招聘些能开卡车的师傅。直接进入沪市的市场。那地方的消费能力不低。蔬菜水果的需求量很大啊。”>
黄少闻没小看过刘长新。只要是有决心的人黄少闻都不会小看。但是黄少闻还是没想到刘长新竟然比刘大成还能搞事情。>
本来以为刘长新会先在黄庄谈好一片地,先种点蔬菜。完了卖那么一年两年。然后再扩大种植面积,寻找新的市场销售渠道。>
稳扎稳打,步步推进才是。本来也是,大部分做生意的谁不是这样做的呢。>
结果这一上来,不说天南海北的跑,起码去了一趟塞宁,明年又要去沪市。至于周围的几个县市更是跑了个遍。>
三下五除二的,把所有环节,全部弄好。然后迫不及待的就要进入大城市。>
“是不是,这个,有点太着急了?”黄少闻说过让刘长新自己搞,不会去干涉他做事,但是还是有些不放心,稍微问了一句。>
刘长新情绪很激昂,听黄少闻这一问,楞了一下。然后说道:“少闻,之前你不是说过咱们国家现在蔬菜资源很是紧缺吗?>
我跟你说我跑了这么多地方,这个事情是真的。我也问了不少人,我就问‘你们平常都吃什么蔬菜啊?’,答案很单一。这和粤港相比简直天差地别,是不对的。>
所以,相信我,这个市场有着巨大的空白,就等着我们去填充呢。”>
黄少闻的印象中,刘长新的性格是稍微有点阴郁的。皱着的眉头,总觉得像是心里面有什么事情没能解决一样。>
很难想象有一天刘长新能像今天这样激昂的样子。>
不过想想,黄少闻也理解刘长新为什么会有现在这个样子。因为刘长新去年暑假从粤港回来,把钱还给自己的时候说过,他觉得可能人的这一生,还是应该多赚点钱的。>
还是他爷爷的事情有些刺激到刘长新了。>
也不能说是刺激。毕竟这个大部分人成长到一定时间的时候总是会意识到赚钱的重要性的不是。>
闲云野鹤,潇洒人生的人也有,黄少闻现在倒是还挺羡慕这种人的。>
“额,也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经过实际的考察,我还是没有你了解。”黄少闻确实知道社会前进的一些方向性的问题。>
但是对于具体的行业细节这些,黄少闻又没具体的从事过,所以最好这些还是交给刘长新这样的专业的人来解决就好。>
刘长新也不客气,虽然两人交谈的过程中,黄少闻的一些想法还是很佩服的,但是到具体的问题上的时候,刘长新相信自己的专业。>
尤其是粤港那段时间,短短两年自己就赚到了十万块钱的经历更是让刘长新觉得自己还是很有能耐的。>
信心这个东西不是谁都有的。对于一个做大事的人来说,更难得的无过于信心这个东西了。>
“明年的投入可能会很大啊。资金能跟上吧?”>
刘长新对于黄少闻一年赚多少钱不是很清楚。现在知道的也就是他父母在县城开的那个酒楼。但是算下来一年也就几万块钱收益。>
听说过他还有另外的一些分红。但是农村做出来的生意能赚多少钱?黄少闻总共又能分红多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