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开会(1/2)
叶群民见他们同意,跟院方联系好之后就安排时间准备手术计划。>
这一番南下,对于这两夫妻来说真是好一番折腾。火车上小心翼翼,到了地方更是人生地不熟,总觉得不够踏实。>
好在有黄少闻提前安排,深市,粤港这两边,这么长时间下来,两人感觉要是没有这些安排,估计两人是不可能住进粤港的这家医院了。>
正在赵宝贵夫妻俩准备手术的时候,远在京城的黄少闻接到陈宜东的电话之后,知道他们已经住进医院并且开始准备手术之后,这个事情也就从心里放下了。>
毕竟也是黄少闻当初给了人家希望的,黄少闻觉得说出去的话,自己就负有一定的责任。>
当初黄少闻也不知道这两人究竟什么问题,只是觉得后来好多人都通过试管婴儿的手术生育成功。>
那么多人都去做试管婴儿,肯定是自身存在一定的原因所以才去做这个手术的。黄少闻想着,不管赵宝贵两人有什么问题,做一个试管婴儿的手术也应该能生育成功吧。>
只是黄少闻不清楚这个手术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只觉得就算现在没有,过了九零年这个技术起码在美国也应该出现了。>
听说做这个手术的还有五十岁的人,九零年,赵宝贵两人的年纪也不是很大,这个手术还能做。>
好在事情解决,剩下的就看手术怎么样,一次不行可以再来一次。至于昂贵的费用问题,几十万的钱,对于现在的赵宝贵两人也还是能花得起的。>
放下那边的事情不说,四月份黄少闻就要评职称。>
这个事情其实基本手拿把拽的,王云杉是这么暗示的,黄少闻觉得凭借自己两辈子的经验,王云杉的暗示自己应该没有体会错误。>
不过就算是有了王教授的支持,再次之前,黄少闻还是要注意课堂上课不能出现什么差错。>
为了以后来来去去的能坐上飞机,黄少闻这段时间老老实实的,按时按点的上课,下课,备课。>
教学研讨的时候,也不再像之前那样懒懒散散的样子,开始正襟危坐,同时也积极发言。>
“各位前辈,我对这个公司的问题有些浅见,至于对不对,还是看各位的理解。>
这个公司要不要搞呢?我看是要的。而且是很有必要的。>
为什么这么说?>
改革开放的浪潮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大学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简单的把他当做一个知识分子的象牙塔。>
看着是白白净净的,但是知识分子待在象牙塔里面除了好看还能做什么?我们要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总不能天天读读书,溜溜弯就能贡献了吧。>
当然,有的老师可能会批评我说,在校园内那么多的科研项目怎么不算是贡献了?>
但是这些贡献,究竟给广大的群众带来了什么好处?>
这就涉及到,究竟怎么做,才是真正的为国家贡献力量的问题。>
王院士的技术很好啊。这个技术在我看来不只是国家需要,也不是简单的科技追赶欧美的问题。>
这个技术,可以说是很好的解决了汉子打印的问题。想想我们国家多大,多少人,多少单位,每天需要打印的纸张文件有多少。>
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不是我们要去赚钱,而是这个社会需要王院士的技术。这样的好技术,怎么能束之高阁,而不去广而推之呢?>
而且,我们大学不只是王院士,还有那么多优秀的院士,教授,学者,都有能力完成一些很好的科技研究。>
但是这些研究是需要钱的。相信校长每次拿到国家拨款的时候,总是很头疼吧?”>
这个大会是一次全校的研讨会。黄少闻在这里面算是很年轻的一个老师。不过黄少闻又稍微有点特别。>
也不是因为年轻,而是因为当时决定留下黄少闻在学校任教的时候,背后有一番争夺。校长也是知道黄少闻这个人的。>
所以在发言的时候,专门给了黄少闻一次发言的机会。>
也就是给个露脸的机会,但是没想到这小子居然“蹬鼻子上脸”,在这侃侃而谈,甚至拿自己开起玩笑来了。>
会议略显严肃,黄少闻也是帮他们调剂调剂。至于应不应该,能不能拿校长开玩笑,或者说拿校长开玩笑的后果,黄少闻是不在乎的。>
“这么多研究需要钱,国家拨款又很有限。科研人员就不能等着米下锅,而是要主动的去找米。>
想一想,要是我们的科技,技术,产品在市场上获得成功,赚到了钱,是不是科研所需的经费就有了?>
科学研究有了经费,就能继续研究下去。继续研究下去,就能得到更好的科学技术,生产出更好的产品,然后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利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