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章 化肥厂(1/2)
除了快到白马的时候,路过几个跟白马一样的小县城的路不太好走,剩下的路都挺好的,不像以前那样坐着晃人。>
县城汽车站下来,还是三轮车等着送人。不过相比以前,现在好像拉三轮的人更多了。也许是更多的人发现了拉三轮能赚钱。>
所以参与这个事情的人就更多了。尤其是现如今的三轮价钱不像以往,涨了。>
不过也难怪,这年头是什么东西都在涨价。而且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两年时间,物价的上涨幅度还要大一些。>
这可能跟国家的经济政策有着很大的关系。毕竟产权界限不明确的情况下,企业只能通过把利润朝企业员工倾斜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但所以从81年开始算起来,企业员工的工资水平上涨的也很快。但同样的,这样就是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企业产品的出产价格相应的也就上涨了。>
再加上前些年,员工工资上涨幅度一直大于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长时间如此,产品价格肯定会在某个时期突然出现一个大的上扬,以求能追上人们的购买能力,达成一定的平衡。>
或者这也不能说是国家政策问题,一方面放开了市场,一方面又没有放开企业产权。本来确实也是对工人有很大好处的事情。>
但问题是,好处都给工人了,企业利益机会收到损害,损害大了,企业倒闭,最终受损的还是工人的利益。>
去年的时候,已经开始陆续的出现一些国营企业工厂破产的消息。>
为此,国家想放开价格市场,让市场来调节产品价格也是不得已。毕竟现在不这么做,以后也不这么做,认为的去控制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是不会长久的。>
这种情况下,还是要让市场来适当对目前产品的低价情况进行调节。>
问题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自己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手里有钱,产品价格低当然是好事的。所以一听说国家要放开烟酒价格的时候。>
大家觉得可能其他东西的价格马上也要放开了,于是一拥而上,把这几年攒下来的钱全都拿出来买各种东西。>
这又是一个大问题,会严重损害到他们自身的利益。所以没办法国家只好赶紧出面解释,不会短期不会出现其他产品的价格开放,再加上其他的一些稳定经济的措施,最终这个事情才平息下来。>
对此,黄少闻也是记忆犹新。毕竟当年他也是其中之一。好在毕竟自己在财经新闻部工作,所以只买了一台电视,就没买什么了。>
那会的黄少闻还会作壁上观,觉得国家都出来声明了之后还在买的人很傻。现在黄少闻也只能理解人家这么做了。>
大家不懂,怎么会知道究竟该怎么做。像黄少闻这样懂的,又说不过那些大妈,大妈在这个时代的话语力量是远胜于知识分子的能量的。>
这也是很无奈的事情。>
经验主义还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特征,理性主义的光芒还要很多很多年以后才会降临人间。这需要不断的教育,不断的有理性主义的人站出来去说去讲,才能实现。>
不过,很可惜的是,黄少闻觉得自己应该不是那种能说会道的人。>
学校里的那些黄少闻的同事们要是知道黄少闻是这么想的,估计是不会认同黄少闻对他自己的这个看法的。>
在别人的眼里,黄少闻可不要太能说会道啊。>
“诶,你去这个舌尖酒楼,是去吃饭?”骑着三轮车的师傅听说黄少闻要去舌尖酒楼,询问的语气中充满了羡慕。>
“那你肯定一个月工资不少吧,我跟你说这酒楼的价格可不少,我听我一亲戚说,他们冯家庄村长儿子结婚就是在这个酒楼办的宴席。那花的钱不老少了。”>
黄少闻点点头,“这个酒楼确实要不少钱。不过也有便宜菜。诶,这个,不是游泳馆吗?是不是绕远了咱们?”>
刚才黄少闻还没怎么注意,这会一看到游泳馆,黄少闻才注意到这家伙给自己绕路了。>
“是吗?没有,咱们走着才近呢。你不经常在县城吧,这游泳馆我听说还是那舌尖酒楼老板捐的呢,这家伙,也不知道赚了多少钱,搁以前肯定得被抓起来。”师傅还狡辩,还一边狡辩一边叉开话题。>
要是个小年轻,面皮薄一点的,估计也就被这家伙糊弄过去了。>
“不过也有人说,这是四季公司那个刘长新捐的。四季公司是真有钱,我乡下那亲戚就种菜呢,四季公司全都收了,一年下来比我这骑三轮要挣多的多了。>
哎,这年头,当年早知道就不转户口了,谁能想到种地也能挣着钱了。”>
也不给黄少闻说话的机会,这位师傅直接就继续自说自话起来。语气中还带着一些哀伤的味道。>
黄少闻本来还想跟他好好掰扯掰扯这个绕路的事情,一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