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 申请吧(1/2)
“国外的申请流程已经开始了。国内的,过两天我就打报告。费老师,我知道你担心什么。是不是觉得自己刚研究没多长时间,结果就出了成果,然后有点不敢相信?>
没关系的,自信点,不要担心这个问题。我说行就一定行。>
唉,可惜咱俩专业不同,没办法进行深入的交流,所以你有些疑虑也是难怪。这样,我知道有色金属院,有个叫王亚迪的年轻人,他也是研究电池的,你可以去找他讨论一下。实在不行,你去找马未名,他不是也是搞这个的吗?>
虽然吧,他这个人不怎么好接触,但是也许是因为咱们跟人家不熟悉呢?说不定稍微接触几次之后,就会发现人家真的挺单纯的,你说是不是?”>
解释的再多,不管黄少闻怎么说,磷酸铁锂的一些缺陷也确实是存在的。只要有这个缺陷在,费岩肯定就不能安心。>
但,这是目前已经能够得到的最好的结果。跟费岩这么个新手,却又追求完美的人,继续纠缠下去,没有太大的意义。>
所以黄少闻直接做了结论。>
话说到最后,黄少闻拍拍费岩的肩膀说道:“行了,坐等青史留名吧。”>
说完这句,更加让费岩有些惶恐的话之后,黄少闻扬扬手就离开了。>
1987年,王亚迪大学毕业,进入京城有色金属研究院攻读硕士。这期间,开始对电池的研究。到90年毕业留在院里工作,短短两年时间就成为一室副主任,很是优秀。>
其后研究院办了一个电池公司后,优秀的王亚迪更是成为这个公司的总经理。但到目前为止的这些成就,都不算是王亚迪一生中最大的成就。>
再两年后,认识到电池市场的巨大市场后,其终于决定自己做电池。从铬镍电池起步,给对岸最大的无绳电话制造商大霸试用。结果其产品,凭借着优秀的品质,低廉的价格,当年底就从巨头三洋手中夺下大霸的订单。>
其后也仅仅用两年的时间,公司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亿元,三年时间每年增长率都在100%,翻着倍的往上涨。>
再加上97东南亚金融问题,电子产品价格下跌,低成本优势凸现,到这年直接拿下全球铬镍电池市场40%的份额,成为铬镍电池行业龙头。>
其后开始投入大量资金,研究镍氢电池和锂电池。经过持续不断的研究,大量的资金投入,最终生生的从日本手中,拿下一部分锂离子电池行业,让当初不看好的,嘲讽的,围观的人,全都刮目相看。>
这是个技术狂人,而且还很懂公司经营管理。黄少闻当初就很佩服王亚迪。本来还没想起来关于他的这些事情。费岩一个劲的要搞明白电池的制备,做实验,才让黄少闻想起来,王亚迪今年毕业,应该已经进入有色金属研究所攻读硕士,研究电池了。>
看费岩现在这势头,似乎也是非要把这个电池的事情弄懂不可了。正好可以去跟这个王亚迪接触接触。>
至于怎么接触,黄少闻就不管了。他认识王亚迪,但是王亚迪不认识他。实在不行,费岩也可以去找那个什么马未名嘛。马未名这个人,在黄少闻看来也是挺可爱的一个小伙。>
费岩是去找马未名,还是去找什么王亚迪,黄少闻是不管了。本来的想法也是比较简单的。>
就是做个电池,申请个专利,表示自己在大学也不是天天闲着没事做,要不然秦红玉总是在信里问黄少闻近期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弄的黄少闻老是不知道该怎么说。>
而且,黄少闻想着,是不是能借着这个机会,给自己头上的职称,再往上提半级。教授就教授,总带着一个副字算怎么回事。>
黄少闻打了报告上去,并把自己已经在暑假的时候,把其中一个技术委托给粤港律师去其他国家申请专利的事情说了一下。>
本来这个研究,应该是等结果出来之后,交给学校。先让学校组织相关人手审查,然后再由学校去申请专利的。>
当然,申请成功的话,专利当然是属于学校的,但署名权肯定还是属于黄少闻和费岩的。而且前期学校和他们俩签过合同,专利产生的效益,其中的60%是属于他们俩所有。>
一般是50%,只是他们俩做研究看起来好像不怎么正经,感觉不太像能出结果的样子,所以就给了一个高一点的效益比例。>
当然,到今年三月份的时候,这个情况就变了。时不时的就有些人过来问候一下他们的进展怎么样。因为这个锂离子电池,成了国家重点要研究的东西。>
虽然还是不怎么相信黄少闻和费岩能做出什么成果,但毕竟是在做了,所以就多关心一下。>
黄少闻想说,让学校把律师费出了,结果听说黄少闻是通过林煜清找的律师之后,学校直接问黄少闻能不能算作林先生的捐赠行为。>
这让黄少闻稍微有点无语~~但毕竟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