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七章 归零(1/2)
“为什么大多数人不直接追溯源头,从《易经》这个中国文化之源研究社会生活呢?为什么?因为难啊。可是在源头中,存不存在仁义与利益的二元对立呢?存不存在?不存在啊。怎么可能存在。>
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讲的是包罗万象,变化无穷,存在即是合理,怎么会存在对立呢?有人问,老师那生死不也是对立的吗?>
生死对立吗?对立吗?鲁迅讲,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你们告诉我,生死对立吗?>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所以是对立吗?不是,讲的是什么?是循环,是运动,是变化。而不是静止的,永恒的,站在对立面的。”>
黄少闻摇头晃脑,边说边在讲台前面踱着小方步,话说完的时候,突然站定,笑道:“这是《周易》系传里面的一句。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想到我所了解的物理知识。俯仰之间,上下求索,生死轮回,神鬼无情状。>
同学们,从物理的角度来讲,这个世界实在是存在太多的因果变化。我不知道你们是否对量子物理知识有所了解,如果你们了解的话,我想你们应该就能更加客观的用更加丰富的角度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物。”>
黄少闻身体前倾,伸直了胳膊,撑起自己整个身体,一脸认真的看着讲台下这些一脸稚嫩的学生们,然后缓缓道:“记住,无知者无畏。当你有一天感觉自己什么都不怕,什么都无所谓的时候,仔细想想,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你会如此无畏,而那一切是否又值得你这么做呢?”>
黄少闻能够感觉到,虽然自己重生了,但是很多事情,并不是你重生就能够改变的。一个人其实是根本无法改变世界的,我们所能做到的永远只有改变自己,然后你就会发现,世界也正悄然改变。>
如果用意识投射理论讲的话,这句有点鸡汤的话,其实还是有点道理的。>
世界的本来面貌是什么样的?你如果仔细想过这个问题,你会发现你找不出答案。因为他无论给出怎样的答案,最后都会发现,自己不自觉的就会否定你自己的答案。>
我们只能说,世界这个概念,其实对于每个个体来说,是不真实的,不客观的,仅仅是每个个体的意识投射而已。而不同的个体,眼中看到的世界就是不一样的,这样就相当于,这个世界存在多少个个体,就有多少个世界。>
当然,这样讲太意识流,过于主观了。所以我们跳出这种主观意识的世界,从外部世界,把自己的思想扔出去,扔到一颗树下,一条河中,一群人中,我们会发现,世界也同时是客观存在的。>
其本质就是由每一个个体“世界”的交织汇聚而成的一种客观存在体。意识存在的时候,世界充满了无穷的可能,是正无穷。意识消失的时候,世界一切的所谓客观,都失去了意义,为负无穷。>
而这个节点,这个零,就是个体意识。你的世界如何,在于你走向正无穷还是负无穷。当然大部分的人,比较喜欢在这两边不断的徘徊,以至于他们的意识不断的“归零”,以至于一事无成。>
归零!归零!归零!>
倒也不失坏事,主要看你是不是主动选择的“归零”,这样的人生,依然充满着无限的可能。>
世界很大,可以包容你的所有可能。>
黄老师的最后一节课,就这么悄悄的上完了。同学们不知道他们下学期就见不到黄老师了。>
下课之后,依然兴高采烈的讨论着黄老师刚才上课讲的内容。>
对于黄老师作为一名理科老师,在课堂上总是拽文这件事,他们基本上已经是见怪不怪了。这么两年下来,校园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藏的再深的背景,也被学生们给扒了出来。>
学校教历史的臧教授从前给黄老师教过语文,现在基本上都知道这事。这个话题总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黄少闻作为一个文科教授教出来的学生最后居然选择了理科,然后上课的时候教着理科知识,却又老是喜欢用文学语言拽文弄词。>
当然,如果听不懂的话,大家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兴致勃勃,议论纷纷,恐怕反而要向学校投诉黄少闻这个老师上课水平有问题,要把他轰下讲台也说不定。>
这年头的学生,是那么好糊弄的吗?>
黄少闻想说,还真就是那么好糊弄。黄少闻自己觉得自己没讲多少实质性的东西,偏偏这些学生还就是喜欢听自己摇头晃脑,舞文弄墨的讲些骚言骚语。>
没见识的人都这样,就喜欢听自己没听过的话,然后奉为圭臬,自鸣得意。生活经历太少,告诉他的好的经典书籍又不愿意去读。>
胸有点墨,便睥睨天下,激扬文字。眼睛透亮,心却不知是黑是红,只见空中楼阁,不见云下无有根基,扬言只要“第三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