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国事艰难(1/2)
数日后。>
金军使者从汴梁城北返浚州。>
这回对方还是从浮桥前往东路金军的大营。>
只是随行的除了金使外,还多了作为人质的康王赵构和太宰张邦昌。>
一位是大赵皇家的亲王,一位则是朝中的宰相。>
张平安作为黄河南岸大营守军的主将,自然是要率众出来相迎的。>
不过,区区一个五品的武将,显然没有被两位大佬看在眼里,毕竟像张平安这种品级的武将,汴梁城里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若在平时,这两位朝中大佬可能还会表现一下礼贤下士的风度,可惜如今自家都生死难料了,谁有心情去搭理一个武夫!>
张平安也不恼,只是于马上远远瞅了几眼,权当是看热闹吧!>
张平安主要是想看看今后最大的对手赵九妹长得啥模样,免得人家跑的太快了,自个儿没机会认识。>
正在行进的队伍里,一个华服少年突然感到有人在看自己,回头望去却是看到一位将军正立在马上。>
康王赵构打量了几眼后,便沮丧的将头转了回来。>
此去金营为质,也不知生死如何。>
“原来康王长这样啊!”>
张平安咂咂嘴,貌似对方就是个十几岁的少年嘛。>
若是放在现在也就是个高中生,除了长得还成外,和一般人没啥两样。>
原本张平安还以为那赵九妹定是长得一脸的奸邪相呢!>
旁边,杨再兴望着消失在浮桥上的金使一行人,心有不甘道:“统制,朝中那些相公真的要议和吗?”>
“小杨,俺看朝中那帮子大头巾十有八九是怂了!”韩世忠撇了撇嘴,语带不屑道。>
韩世忠此话一出,张平安身边众人皆是变了脸色。>
武大郎、李忠这种出身的,除了觉得不爽外,倒是没啥过度反应。>
而林冲、石勇、项允、李衮这种正儿爸经经的朝廷禁军出身的,心中莫名觉得好痛!>
当然,韩世忠这种军痞是不会在乎这些的,他老韩在军中底层混了十几年,什么腌臜事没有见过,淡定的很。>
“走吧!”>
张平安不爽的调转马头回了营地。>
虽然张平安是要造大赵的反,可自己等人还在前头拼死守着黄河南岸,而后方那些朝中大臣和官家竟是要与金军议和?>
这不是变相等于把他们这帮子浴血奋战的人,都给卖了嘛?>
直娘贼的,也太扯蛋了吧!>
虽然两家议和了,但黄河南岸的军队还是越聚越多。>
张平安估摸着起码聚集了十来万了,整个黄河南岸连营数十里。>
而作为何太尉麾下大将的张平安,仍然守在浮桥这个最紧要的地方。>
又过了数日。>
何灌何太尉也回来了,同行的还有无数运送物资的车马。>
“哈!何老头难得做了回好事,统制这定是官家来劳军的!”>
韩世忠在黄河南岸吹了十来天的风,嘴里早就淡出鸟来了。>
“看来官家还是没有忘记我们这些人的,定是朝中出了奸臣,蒙蔽了圣听,才会与金军议和!”>
沉沦多日的杨再兴等人眼中难得有了一丝光彩。>
张平安就比自己手下懂事的多了,直接策马迎了上去,“下官恭迎何太尉,太尉这可是来劳军的?”>
“正是!”何太尉苦笑着招了招手,“把东西都拉进各营中去吧!”>
那何太尉随后又郑重的拍了拍张平安的肩膀,“国事艰难如此,还是要尽忠为国啊!”>
说罢,何太尉当场掩面而走,如今朝堂中发生的事情,对于这位戎马数十年的老人来说,实在是无颜面对下属。>
一辆又一辆的车马开进了各营军中,顿时黄河南岸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回营,喝酒吃肉!”>
张平安也不知道老何头一把年纪矫情个什么劲,索性招呼众人回营去了!>
“官家特意犒劳全军!每人肉一斤,酒一斤!”>
营中,一个脑满肠肥的家伙正在站在车马前,大声的吆喝着,在他面前,营中的军士已是排好了整齐的队伍。>
不过,那脑满肠肥的家伙,却是正眼也不看一下,一坛坛酒,一包包肉,被他随意的抛在了地上。>
看着那扔在地上的酒肉,列队的军士们都是敢怒而不敢言。>
“直娘贼的!这是哪里来的混球!这么痴肥,也不知道吃了多兵血!”韩世忠气的当场就骂了出来。>
张平安看着那地上的酒肉,顿时皱起了皱眉头,于是大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