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不让他们好过(1/2)
这一双手工鞋,是所有手工师傅当中第一双完成的。>
中午的时候,在吃过饭后,夏青青就来到了作坊制作,比其他人提前了半个小时多。>
按照之前的计划,下午得跟着刘小雨学习,但今天情况比较特殊,为了尽快完成自己设计的手工鞋,学习的事就推迟了一天。>
没多久,刘小雨过来了。>
刘立阳将夏青青做好的鞋子递给刘小雨。>
“这是嫂子做的啊?”刘小雨很是吃惊,越看越喜欢。>
刘立阳点了点头道:“不但是你嫂子做的,还是她设计的呢!”>
“真的啊!嫂子也太厉害了吧!”刘小雨看向夏青青那边,刚要喊话。>
“先不要打扰她,等她做完手里的鞋。”刘立阳拦住了刘小雨。>
刘小雨连忙收住声音,一脸期待地小声问道:“哥,能不能让嫂子给我做一双呀!”>
“这得问你嫂子。”刘立阳一笑。>
“嫂子肯定会同意。”刘小雨幸福地看向夏青青。>
到了下班的时间,林丽春他们也渐渐停下手里的活,这个下午,她们平均每个人做了两双。>
夏青青也是完成了两双,只不过她的鞋子相对难做一点,又加班了十几分钟这才完成。>
等到夏青青完成,刘立阳走上前道:“你做的这双鞋子,我准备珍藏起来。”>
“啊?我感觉还挺粗糙的,不适合吧。”夏青青也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这一双鞋,她的确是十分用心,可她觉得还可以做的更好。>
“不粗糙呀,嫂子,这鞋子很漂亮呢!”刘小雨笑着,道:“我还想请你帮我做一双呢!”>
“好啊,只要你不嫌弃,你说一下鞋码,明早我就给你做一双。”夏青青道。>
“我穿37的。”刘小雨道。>
当这对姑嫂笑着闲聊的时候,刘立阳已经将夏青青做的鞋子单独拿一个袋子装了起来。>
青火鞋厂的第一双鞋,也是夏青青设计、制作的第一双鞋,非常有意义,必须珍藏。>
小心翼翼放起来后,刘小雨将桌上员工们做好的鞋子也装进袋子里。>
刘小雨连忙过去帮忙。>
夏青青也走上前,要一起动手。>
“你不用,快去休息,都累一下午了,去喝点茶。”刘立阳不让夏青青动。>
“是呀,嫂子,这么一点活,我和我哥很快就收拾好了。”刘小雨也拦了一下。>
夏青青只好往茶桌旁边走去。>
看着装进袋子里的鞋子,刘立阳意识到不能长时间这么放,不方便存放不说,以后拿到市场上去卖也不合适,必须设计一个盒子和袋子。>
虽说事两个比较简单的设计,但刘立阳还是跟夏青青简单谈了一下。>
“这个倒是不难,我晚上就回去画。”夏青青点了点头。>
第二天上午,刘立阳将夏青青设计好的盒子和袋子的图案交给方晓飞,让他去找唐卫国,请唐卫国帮忙介绍做包装盒的工厂。>
刘立阳在去工地监工之前,去了一趟李老拐的食杂店,拿了一份报纸。>
李老拐的店铺平常都会买一些报纸。以前路还没修,不好走,快递员都是送完其他几个村,中午左右才会送过来。>
在路修好之后,快递员顺着马路舒服地拐进来,八点多就送到了。>
刘立阳买了一份荔海市日报。>
回到作坊,翻找了一会儿,在“荔海经济”的版块,最下方的一角,报道了这一次的“合同纠纷”。>
新闻被安排在角落,这倒也在刘立阳的意料之中,毕竟宋全盛还只是一个小记者,根本占不到头版,而且,就这件事本身来说,也很难排到非常有利的位置。>
不过,就这一个位置,刘立阳已经很满意了。>
那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人们了解新闻的三大途径是电视,广播和报纸。>
电视和广播都得按时收看收听,而且里面的新闻相对都比较上层,想要了解本地的一些民生新闻还是得看报纸。>
很多的单位、工厂都会订报纸。>
刘立阳拿起电话,给唐卫国打了一个电话。>
“阳仔,怎么,你是不放心我不会帮晓飞的忙啊?”唐卫国开着玩笑,道:“你就放心吧。我已经联系好包装厂了,晓飞现在差不多快到那边了,快的话,估计下午就能给你安排生产。”>
刘立阳有些无奈地一笑,道:“老唐你这话说的,我找你是有另外的事。”>
“另外的事?怎么了?”唐卫国认真问道。>
“你身旁有没有荔海日报?”刘立阳问道。>
“有,你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