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2/3)

必须认真仔细地去审阅那些他最最讨厌的户籍文书鱼鳞图册,然后从里面一点一点地找出他所需要的东西。

他必须将官员关系图谱牢牢地印在自己脑中,时刻提醒自己不可放松警惕,因为不知道有多少人等着看他出糗,拉他下马,背后放冷箭。

他的计谋和智慧都是在与对手的搏奕中增长的,他前行的每一行看似轻而易举,实则满布荆棘。

……

程雪兰躺在丈夫身边,学他闭目养神。

夫妻二人渐渐便睡了过去,等他们一觉醒来,草原已是黄昏景色。

孟明远便拉了妻子出门骑马观赏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的景色去。

这样悠闲的日子过得让人沉醉,可是美好的日子似乎总是跟孟明远背道而驰。

数月后,京城传来丧报。

开华帝驾崩,享年54岁。

太子登基,是为文昌帝。

开华帝遗命召回丞相,由丞相辅佐新帝。

旨到之日,孟明远即时启程,不得延误。

因事情紧急,孟明远只能先行回京复旨,嘱咐程氏随后归京。

孟明远心中有疑惑,他离朝一年,离朝之时开华帝身体尚算康健,怎么突然就驾崩了?这其中难道有什么隐情吗?

丞相大人不想做如此推测,可是又不得不做如此推测。

不做最坏的预测,一旦事实比预测更糟,那才真是要命。

孟明远不想将人做最恶毒的猜测,但是人心有时比猜测的更加的歹毒!

一路快马加鞭,丞相一行赶回京城的时候,正好赶上京城的第一场初雪,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

丞相的马车一路直达宫门,畅通无阻。

“臣,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相父免礼。”即使只是拱手礼,文昌帝也是不敢多受的,急忙伸手虚扶。

“圣上切勿太过悲戚,当以国事为重。”

“朕知道,相父一路辛苦了。”

“多谢圣上体恤,臣还好。”

“原不该让相父这般奔波劳累的,只这是先帝遗命,朕也无法。”

“臣明白。”

“相父——”文昌帝的神情有些冷肃。

“圣上?”

文昌帝狠狠闭了下眼,道:“相父可知先帝为何会突然崩逝?”

孟明远心里就是一咯噔,听话听音儿,锣鼓听声儿,新帝这话里透露出的味道很不对!

怕有大事……

尼煤啊!

怕什么来什么,就不能让人过几年舒心的日子吗?

“先帝下旨后宫诸妃一律殉葬包括——皇太后。”文昌帝的眉头皱起来,皇后殉葬历朝历代鲜少,可父皇这道遗命却让他这新帝颇是为难。

皇太后毕竟是他生母,让生母殉葬之事……

丞相大人朝着新帝郑重施了一礼,道:“圣上,老臣做一恶人不难,难的是这世上并无后悔之药。”他知道小四儿在犹豫什么,逼生母殉葬史书之上必将对他有所微词,即是现在只怕朝上也是奏本满天飞。

大臣们别的本事或者不行,但是扯着宗族礼法跟皇帝扯皮,这种事他们干起来特别的得心应手和团结一致。

“此事朕并无他人可议,只能说与相父了……”爹啊,您给我拿个主意吧。

“圣上,何不让太后居地陵,如此一来圣上便不算有违先帝遗命,又可保下太后一命。”

文昌帝面色一喜,“此法甚好。”

好吗?

丞相大人心里却很是不以为然的,让活人居地陵,且终日守着先皇的棺椁度日,时间长了,只怕是要崩溃的。

可是,这些话丞相却是不会对新帝说的,对于太后此人,丞相没机会就不说了,有了机会断然是会摁死她的。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得斩草除根。

先帝让皇宫诸妃一律殉葬,这道遗命透露出来的东西太多了。

开华帝的突然崩逝只怕问题出在后宫,而董后身为中宫之主难辞其咎,盛怒之下的帝王哪里管你其他,下这样一道遗命也无可厚非。

翌日开朝。

文昌帝宣旨,移太宫至帝陵之下生活,一则全太后与先帝夫妻之情,二则全新帝孝心。

“陛下纯孝。”不少大臣开始拍皇帝马屁。

这种事自然是人人不肯落后,一时之间朝野俱是对新帝的赞誉之声。

丞相却在心中冷笑。

文昌帝亦在心中冷笑。

太后移居地宫之后,不及三月抑郁过度,终自缢追随先帝而去。

事情的结局在孟明远的预料之中,他将早就打好腹稿的奏本写好呈了上去,并附一篇洋洋洒洒千字的华丽祭文。

众所周知,丞相甚少写锦绣华章,给太后的这篇祭文简直可以说让许多人意外了。

这样用华丽词藻堆砌而出的祭文,通篇是对太后的溢美之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