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3章 渲泄(1/2)

李向东答应吸收小郝记者的采访。他对电话里的小郝记者说,你到我家里来吧!他说,这只是私人性质的采访,与工作无关。小郝记者赶到别墅时,李向东已经泡好茶等她了。

表妹给小郝记者开的门。小郝记者冲着表妹笑,说:“谢谢啊!”

表妹说:“谢什么?有什么好谢的!”

小郝记者撇了撇嘴说:“不谢就不谢。”

这是在院子里,小郝记者悄声问,昨晚怎么样?表妹却说,我还想知道你昨晚怎么样呢?小郝记者说,全倒了。那帮家伙,根本就不行,全被我们报社的同事弄倒了。她又问,你没有倒吧?没有被李常务市长弄倒吧?

表妹回过火来说:“你这是什么话?我要被他弄倒还要等到昨晚吗?”

小郝记者说:“本来早就倒了!”

表妹说:“你又乱说话了。你再乱说,我不让你进往了。”

小郝记者说:“我不问了好不好?我投降了好不好?”

表妹说:“不问也不行,投降也不行。我还是要警告你。”

她说,我们什么话都可以说,但这种影响很坏的玩笑话不能说。我倒不怕影响,但他怕影响。

她说,你们青山市都是些什么人?要不就是贪污**分子,要不就是平庸无能之辈,但想要算计人,一个个比谁都精明。假如,有人拿这些不着边际的话做文章,他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小郝记者很有些委屈地说:“我又没跟别人说,我就只是跟你嚼嚼舌,你那么认真干什么?一副要把人吃了的样子。”

李向东从别墅里出来,说。等小郝记者坐下,倒好茶,他问,你想采访点什么?小郝记者说,可以随便聊,越随便越好。李向东说,你总得给我个思路吧?小郝记者就笑了,说李常务市长和别人不一样。既然,吸收我的采访,就必定有自己的思路了,有自己想要说的话了,我听就行,记就行。话虽这么说,小郝记者还是从包里拿出一个笔式录音机,放在茶几上。

李向东说:“我就谈三点吧!”

小郝记者笑着说:“你们当官的,都爱好三,三个问题,三点意见,三项措施……就是不够三,也要硬凑够这个三。”

李向东说:“无三不成几,三是一个单位,不够三,太单薄,但是过三,听的人又轻易被弄糊涂,理不出头绪。”

这天,李向东装着一身休闲服,完整是一副赋闲在家的样子。他还紧张什么?还忙什么?异地招商基础上了轨道,忙也是下面的事,再说了,他不休息休息也对不起自己吧?当然,他不能回市县。回市县,人家更会说他两天打雨三天晒网,身在曹营心在汉。

他跟小郝记者谈的是观念的转变。

假如,青山市还按本来的模式搞招商引资,必定还会像以前那样,失往许很多多机会,或者说,机会根本就不会青睐地理地位偏远的青山市,只有现自己的上风,挥自己的上风,才干吸引企业。利用水电站的资源,给予企业电费上的贴补,就是现和挥我们的上风。

这事说起来简略,但做起来就不轻易了。

现很重要,那么多水电站摆在那里,似乎就只是一个特点,而不是上风,因此,要把它们与招商引资接洽起来,这个特点才有可能转变为上风,才有可能让这些貌似已经分歧时宜的特点再创光辉。

挥比现又进了一大步。我李向东可以现这个上风,但仅靠一己之力根本不能把现转变成挥。

假如说,我们把与别人拼地缘的招商引资模式,改由利用上风吸引企业,是第一次转变观念,那么在具体实行中,能否挥上风却是第二次观念转变。

这是一个让利的问题,是各县(市)要把水电站这一传统收益让利给企业。这即是从大家口袋里掏钱,谁愿意把自己口袋里的钱掏给人家?因此,这次观念的转变有切肤之痛。市委市政府不下决心,谁也办不到!

第三次的观念转变,就是落实青山市一盘棋的大局观,利用二河市的地理地位,利用各县(市)的土地指标,资源整合,推动异地招商。

小郝记者先是听,听到不明确的处所就问,问一次不明确,再问第二次。她问得很细,她要真正懂得李向东观点,真正控制李向东的思路。

最后,她说:“这不是挺好的吗?并没有太突出你自己啊!”

李向东笑了,说:“还不是突出我自己吗?我分管招商引资工作,大吹大擂招商引资的丰富成果,不就是在宣传我自己吗?”

他已经不管这些了,反正也当不上那个市长了,宣传一下自己,又有什么呢?何况,这说的都是事实。他吩咐小郝记者,稿子出来后,必定要给他过目。他可不信任小郝记者这个著名的“指天椒”,有的话太泼辣会更刺激一些人的神经。

青山日报很快刊登了这篇文章,且是头版头条,还刊登了一幅李向东侃侃而谈的半身照。

有人说,这总结得太到位了,实在,还真是观念转变的问题。我们天天说观念转变,但一碰到实际问题,观念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