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贞观(1/2)
没有多久,长广公主听闻此事,便赶来探望。她见到杨如烟,便坐在一旁,声音颤抖地安慰她道:“如烟,昨晚你做得没错。陛下不能有事,他若有事,天下恐怕难免易主。况且,父亲虽然怪他,但想必并不想他唯一的嫡子再出事。陛下能够活着,父亲的心里,终归还有个依靠。”她拭去眼角的泪水,“我虽然也恨他,可是,我听了昨晚的事,却是心有余悸,我……如烟,你能为大局着想,我也很欣慰…….不知为什么,我总是愿意相信,陛下他心中有愧……心中有愧……”长广公主又一次泣不成声,死去的,和活下来的,都是她的至亲,这种纠缠的痛苦,久久地萦绕在她的心头。
杨如烟看着哽咽难语的长广公主,帮她用丝帕拭去眼泪,声音清晰道:“我明白。”她没有再劝慰公主,难过就哭出来吧,能缓解一下心中的苦痛也好。
良久,长广公主终于止住了哭声,她一面整理仪容,一面道:“宇邑和窦敏很快就会被释放。父亲身体不好,陛下虽不能再大赦天下,却还会赦免那些罪责尚轻的羁押之人,为父亲祈福。”顿一顿又道,“你也不必担心他们以后会再出事,魏大人会劝他们的。”
看来李世民是有心放过他们。杨如烟也看得出来,宇邑决不会再向李世民低头,她本来还在为这件事忧心,没想到李世民轻易就将他们释放了,倒是出乎意料。昨晚她心中太乱,对李世民便句句不客气,没想到他竟然轻易会将宇邑和窦敏释放。李世民毕竟是天子,何况确实在迁就她,她日后应该心,应当避免激怒他。
许茗昌与宇芸兰和离后,心灰意冷,索性由许夫人做主,娶了薛玉做正妻。他们成婚当日,李世民还派人送了贺礼,也算了风风光光成了大礼。
薛玉始终放心不下杨如烟和李世民的事,她隐约听了李世民夜间探望杨如烟,差点遇刺的事,深为震惊。她仔细思量了几日,觉得还是要将自己知道的真相告诉杨如烟,至少杨如烟会对李世民少一些敌意。
杨如烟已回到了王府。自她离开许府后,一直牵挂着许夫人,她得知薛玉来访,很快就命人请她进来。
杨如烟问过许夫人和许茗昌的近况,又嘱咐了薛玉几句,便没什么话了。
薛玉见杨如烟依旧面带忧伤,她踌躇片刻,鼓起勇气道:“姐,我有一件事一直想告诉你。”她见杨如烟眼光中带着询问,继续道:“陛下一直很在意姐。当初我给姐的那封信,不是陛下写给姐的,那封信已经被少夫人换掉了。这里面还有许多许多事,都是为了让姐误会陛下的意思,对陛下死心……”
原来她要这个!这其中原委,其实杨如烟基本已经知道了,只是现在她已经不在意这个真相了。她深吸一口气,冷冷道:“不要了,玉。我从不后悔嫁给齐王,他固然也有过错,但和陛下在玄武门设伏相比,又能如何呢?”
薛玉没想到杨如烟会这么,一时愣住。
杨如烟又道:“玉,回去好好照顾许夫人,我有机会也会派人去看她。”她重孝在身,前往许府多有不便,何况,她如今的处境,许夫人见到她难免更要伤心。
薛玉知道杨如烟要她告辞,她想了想不死心道:“我知道,陛下对姐有愧,但是我还是恳求姐不要那么恨陛下。当时陛下从蒲州回来,姐不知道他有多难过,我都不知道,陛下是怎么熬过那些日子的……”
杨如烟又一次打断她:“时候不早了,你赶快回去吧。”
薛玉拭去眼角的泪滴,欠身道:“是,我走了,姐保重。”
薛玉走后,杨如烟的眼泪终于决堤而下。她靠在冰冷的墙面上,为什么现在还要跟她这些?为什么?
除夕过后,正月初一,李世民改元贞观。
杨如烟在安福寺上香,准备在这里住几日。李元吉被诛杀后,曾在这所寺庙停灵。
寺庙已经清了场,殿中只有她一个人。杨如烟跪在佛像前,轻声道:“殿下,我梦到过你好多次,可是你一句话都没有和我过,为什么你总是一副很难过的样子,你是有什么放不下吗?我知道,你走得太匆忙了,什么都没有安排,但是只要是我能想到的,我都会帮殿下去完成。”她顿了一下,又道,“我已经见过太上皇和万贵妃好多次了,他们已经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候,我一定会代殿下尽孝。”清泪又现在了她的脸上,静静地留下下来。
香烛尽了,杨如烟方才起身。她没有离开大殿,而是附身跌坐在冰凉的地面上,一寸一寸抚摸着地下的砖石。他的灵柩曾停放在这里,不知道他有多疼,他流了多少血,可是她连他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地面是凉的,她却觉得离他近了一步,似乎还能感受到他残余的气息。
已经七个月了,杨如烟开始适应一个人的日子,一个人打理王府,努力帮他照顾女儿,侍奉高堂,希望他在天之灵能够欣慰,早日进入六道轮回。
天似乎要下雪了,杨如烟从殿中出来,抬首看了看阴沉沉的天,黯然问道:“从今日起,年号就不再是‘武德’了吧?”
“嗯。”叶紫菱点点头,心道,“陛下已下诏,即日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