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珠联璧合 四(1/2)

凭借两位华人功夫巨星的影响、阳松中日之战大败冈本的余势以及苏珊娜那张魅惑众生的俏脸蓝眸,连续多日,整个校园掀起了一股中国功夫的热潮。

至周六截止时,竟有四百多人报名参加,张氏兄弟亲自组织面试,刷下了一百多人。但两百多近三百人的规模,依然大大超出了阳松他们的预计。

好在有洪门,好在洪门人多势众。马霁根据情况变化,从洪门专门负责人员组织培训的执堂,迅速调遣了上十位精干人员补充过来,根据学员的意向,将学员分成拳、棍、刀三个大班十个小班,每个小班一杆蟠龙旗,所有学员统一着装,煞是威武好看。

陈式太极拳班学员最多近两百人。一是因为太极拳看上去对人的基础条件要求不是很高,动作舒缓,套路动作清晰明了,似乎易懂易学。二是因为苏珊娜和阳松的演练,将太极拳静时那种如仙如梦如幻的飘逸、优雅,动时那种如狼如虎如豹的迅疾、刚猛,两种截然相反的动作演绎得淋漓尽致,把一帮青年男女看得如痴如醉。

阳松和苏珊娜因此而有了一批忠实的拥趸。

为了更好的学习和推广,经马霁、张传武和阳松商议,他们决定将太极拳班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初级班练的是陈氏太极十八式,中级班为三十七式或四十九式,高级班为老架七十一或七十四式。

周一清早,在十杆大旗的引领下,分别身穿白、青、黄三色服装的中国武术馆学院整齐的排列在几处草地上,开始了他们习武生涯的第一次训练,引起了三三两两陆陆续续晨起锻炼师生们的浓厚兴趣和极大关注。

不含人工,除去必要的开支后,按初级班一个月时间计算,这次招生,洪门获得的毛利润竟可望高达两万多近三万美元!这个结果,让林坤、马霁、阳松一干人都吃惊不已。林坤原只打算把这当做示好阳松的一件可有可无的小事来办,现在他忽然发现,武术训练班完全可以作为洪门一个固定可靠而成本又极为低廉的文化和健康产业长久地办下去。

洪门和阳松的第一个合作项目就这样不显山不露水地迈出了第一步。

难道说阳松真的是洪门的福星?那洪门和阳松在之后的合作是否也能如期取得成功呢?

林坤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听着马霁的介绍,对未来不禁充满了期待,更为自己的慧眼识珠和当机立断聘请阳松为洪门客卿之举而洋洋自得。

当然,除了看好阳松本人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他没有告诉马霁、李家鹏等人。不是不想说,而是不能说。

阳松并没有被收获冲昏了头脑,相反,这段时间,他累得有点昏了头。

伯克利的教学看似很松散,其实非常繁重。所有教授在授课时,对于书本上的知识点讲述的并不多,往往只是一个月左右就布置一个课题,列出一个有关这一课题的最著名、最新研究成果的书目清单,让学生们广泛阅读,自由发挥,形成论文。

学生们的观点可以异想天开,可以特立独行,甚至也可以荒诞不经,但有一条,你必须能够自圆其说。这篇论文也就相当于一次月考,是要记入学生学科成绩的。教授在精心审阅学生的论文后,需要逐一给出评语、打分,并在班上进行综合点评,然后就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学生是否认同和接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开启他们的思路,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阳松攻读的是经济与法律两个学位,本学期他共要修完八门功课。也就是说,最多的时候,他一个月最多时要面临多达七八次的考试,完成七八篇相关论文,几乎是程志斌、王菁他们工作量的两倍!

所以,除了锻炼、上课、吃饭、方便、睡觉的时间外,阳松几乎将所有时间全都泡在了图书馆里和寝室的书桌旁。

正因如此,阳松每天晚饭后专门抽出近一个小时来辅导苏珊娜的举动更显得难能可贵。

这天下午,阳松别出心裁地做了一道蒸菜回锅,本来糯糯软软的蒸菜经他在锅里煎炕后,别有一番风味,这还是姜小军听说阳松自己开伙后在电话里给他推荐的,据他说,这是他品尝后专门到餐馆后厨找师傅取的经,味道果真不错,王菁和苏珊娜吃得眉飞色舞、赞不绝口,鼓励阳松继续西向取经,造福大家。

自从武术班有了第一次盈利分成后,阳松不顾王菁和苏珊娜的反对,将伙食费全部包下了,两女有点耿耿入怀。饭后,三人黑眼珠对蓝眼珠再对黑眼珠。

“大松鼠(松子),这样不太好(妥当)。”苏珊娜和王菁异口同声道。

“怎么不妥了?咱们赚了钱、分了红,花在了该花的地方,不是正好么?你们怎么这么矫情?”阳松不以为然道。

“老王,你有没有一种被人包养的感觉?”

苏珊娜问王菁。

王菁闻声“腾”的跳起来,一指戳在苏珊娜脑门上,怒其不争道:

“这叫吃白饭,怎么成了包养?你这傻娘们知道包养的意思么?”

阳松笑道:

“你们都错了。苏珊娜是正常的投资回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