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初出茅庐 三(1/2)

阳松呵呵一笑,道:

“看来你以前没做过这样的调查。如果我们去了孝康地委,或者拿出介绍信,那么所有的行程可就都得听他们安排了,能不能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我可不敢说。所以,我想我们不一定要先去地委,甚至也不一定要拘于孝康地区,沿途一路随机调查过去就行了。你觉得呢?”

王文华愕然的看着阳松:

“这样也行?那不太好吧?算了,既然以你为主,我听你的就行了。哎,‘洋'博士,这一路跑去,油钱怎么办?”

阳松笑道:

“这点小事,还要你操心啊?”说着,从后座上拿过一张全省地图,指点道:

“你看,一出城,驶出汉中郊县,就进入了东洲市黄县地段,我们就从这里开始改走省县道、乡道,每天调查几个乡村,这一路可够咱们忙的了。”

王文华见地图上红的、黑的,圈圈点点,道路、河流标志的清晰可见,显然不是一天两天划的,不觉吃惊的看着阳松,像是第一次认识他似的,内心里颇为震动,只是机械的频频点头。

吉普车重新上路,向东洲市飞驰。

没过多久,远远地看见一片村庄,两个农民打扮的中年男人正坐在树荫下歇凉。阳松减慢车速,离他们十几米停下车,背了个书包,一脸笑容的向两人走去,王文华茫然的跟在后面。

隔着几步,阳松就喊道:

“两位大哥,你们歇凉呢?请问你们是郭家湾村的吗?”

两位中年农民狐疑的打量着阳松王文华,点点头,没有出声。

阳松掏出半包白沙香烟,给两人一人递上一支,两人忙伸手接过,眯着眼点燃,胸腹慢慢突起,深深的吸了一口,惬意的缓缓吐出。其中一个年轻点的问道:

“好烟啊,真香。你们想打听谁?看上谁家的大姑娘、小媳妇了?说说看,郭家湾村没有我们不认识的。”

阳松笑道:

“大哥你说笑呢,这村里除了小姑娘、大妈和老太太,还能看见大姑娘小媳妇?我们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来乡下搞社会调查的,想问问你们这儿的生产生活情况。大哥贵姓?咱们随便聊聊。”

“乡里人,贵个屁,我姓郭,家里排行第三,湾子里都叫我郭老三;郭家湾村的差不多都姓郭。哦,今天你可算找对人了,他是我们的村会计,想了解什么事你问他就行了。”说着,指了指身边个子稍矮的中年男人。

“郭会计,您好。”

“呃。唉,不好哦,这些天真是百岁婆婆吃枯豌豆--吃一口愁一口噢。”郭会计吸了口烟,愁眉苦脸道。

“怎么啦?收成不好?”王文华问道。

“唉,什么收成不收成的?现在也就那么回事。种田的人越来越少,田都荒着,上面的公粮水费又都是按人头田亩数定死了的,你说要我找哪个去收粮收钱?夏征结账,我和村长借了东家借西家,还是差了一屁股打一笆篓哦。”

“那你们村里人都到哪里去了?怎么丢下田不管了呢?”王文华接着问。

郭会计斜了王文华一眼,道:

“一看你就不是农村娃,不种田不知道甘难辛苦。农村人,谁愿意丢下农田不管?刚搞承包到户那两年,我们种田还有些赚头,一亩田一年能落个几块十几块钱,一家老小一年忙到头,还能买点鱼肉,给大人小孩撕几块布,做件把新衣服。可现在你看,一亩田杂七杂八的加起来,要上交30几块。哪个还种的起?都跑到去打工了,一个月少说也能赚个四、五十,过年回来大包小包的,哪个屋里不眼红?得,年一过,日他娘的青壮劳力差不多全走了。”

“揍(就)是啊,”郭老三呲着两排黄牙笑道:

“大热天的,除了干干瘪瘪的小丫头片子和老娘们,一个大姑娘都看不见,哪像县城里,满街的白胳膊白大腿,看着都舒坦。日他姆妈,这农村真待不下去了。”

郭会计鄙视的横了他一眼:

“熬不住了?你家猪圈里不还有两头乌克兰大母猪吗?又白又胖的,你去日,没人管你。”

两人呵呵大笑。

阳松又摸出两支烟,递给两人,问道:

“郭会计,我听说算上公粮上缴、排水费、灌溉费等,县里一亩田税费合计大概也就21、2块钱,怎么到了村里就变成一亩30几块了呢?”

郭会计叹了口气,紫红脸膛上的皱褶一层层摞起来:

“哎,这都是公开的,给你们说说也不妨。你说得对,县里确实只收21、2块,可加上乡里、片里、村里的三提五统呢?计划生育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民兵武装工作、财会工作、宣传工作等等等等,要不要搞?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都不靠村里来落实?怎么落实?不都得靠人花钱才能办好事嘛?可钱从哪里来?还不得摊在这些农田和农户头上?”

王文华插话道:

“这些年国家实行粮食收购价,每年都有所增加,按说农民收入比以前应该有很大增长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