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阳家秘辛 二(1/2)

阳松又伸手将白色玉勒子拿在手上,入手清凉温润,且有一种腻滑的感觉,将它凑到眼前一看,只见玉勒子上雕着的却是凤纹,中间刻着一个隶书“桂”字。阳松似想到了什么,将自己胸前的玉器掏出来,用另一只手摩挲着,若有所悟,放下两件玉器,又从盒子里拿出另两个玉勒子,分别看到了龙纹中两个隶书的“槐”字和“杨”字,闭着眼,将两个玉勒子在手心把玩了一会,放下,又闭着眼将青色玉勒子握在手中把玩了片刻,心里一动,两眼雾水蒙蒙地看着阳老太爷,哽咽着叫了声:“爷爷”。

阳柳生见儿子莫名地哭了起来,愣愣地站在一旁,不明所以。

阳松做这一切时,阳老太爷一直眼睛一眨不眨地紧盯着他,一言不发,见他沉思着不停地交替把玩几个玉勒子,不觉暗自点头,脸上露出一丝会心的笑容,指着桌上白黄红三色玉勒子道:

“松儿,你猜得不错,这几十年来,我几乎每天都在把玩这三件玉器,所以上面有了一层厚厚的东西,这层东西就叫做‘包浆'。”

说完,将黄红两个玉勒子放回木盒,扣好锁扣,轻轻往阳松跟前一推:“现在这东西交你保管吧,见着同样的玉勒子,那就一定是老阳家的人,或者,知道他们的下落。我老了,走不动了。你们代我四处走走、打探,看能不能找到他们。”说着,又拿起白色玉勒子,微笑道:

“至于这个,等我百年时,就让它陪着我去找另一个吧。”

阳柳生、阳松静静的听着,望着老人一阵风都能刮起的干瘦身躯,想着老人家来日无多,不觉泪如雨下。

阳松和姜文红同天回到了汉中。

返校当天,阳松就将厚厚的一叠书稿交给朱明近老师审读,简要汇报了一下他的读书心得,即匆匆离去。姜小军、姜小红兄妹已三令五申让他火速去工地,再不去怕是真要惹恼他们了,想一想大热天的,姜小军天天蹲在工地上,也着实不容易,阳松心里真有些愧疚。

随姜大军、阳澜二人赶到工地上时,阳松还是大吃一惊。

整栋办公楼已经内外粉饰一新,新添的桌椅板凳还散发着树木和桐油的清香,院内所有杂草已清除干净,厂房和仓库也焕然一新,一个带着草帽穿着短袖衬衫的瘦高个子正在院内指点几个工人进行扫尾工作,见到姜大军三人走进院内,他哇地大叫一声,疾奔过来,一把抱住姜大军和阳松:

“兄弟们啊,这个烂柴岗已被革命人民完全征服,姜阳苏微埃共和国马上就要建立了,你们再不来分享无产阶级胜利果实,兄弟我可就要自个儿扯旗占山为王了。”

几个人哈哈大笑。阳澜摘下姜小军头顶的草帽,拿着一块洁白的手绢,心疼的给他擦去满头的大汗,姜小军解开衣领处的两颗扣子,露出黑油油的脖子,亲热地喊着:

“澜子姐,还有这儿,也帮着擦擦,哎哟喂,有领导这么样的热情关怀,我还要大战高温酷暑30天!”说着,得意地朝姜大军抖了抖眉毛。

姜大军又好笑又好气,骂道:“苕像!”

阳松见姜小军黑瘦了一圈,心里感动的不要不要的。说道:

“军子,大军哥,等会完事了,我请你们喝酒吧。”

姜大军道:“行,我和阳澜物色了几个人,等会要过来,一起吃吧。你们也见见,该交待的一定要交待清楚,定好规矩才好办事。”

姜小军嬉笑道:“请各位领导先参观参观,提提宝贵意见。”说着前面先行。穿过空地和树林,来到车间,大家只觉得眼前一亮,宽敞的车间内,四排缝纫机一字排开,颇为壮观。

“这些都是从大厂里淘来的二手货,都经过专业师傅调试过的,实惠。”姜小军边走边介绍。“如果一班倒,只要40个工人就行了,两班倒的话,就要80到90人,主要看活路多不多,另外,工资怎么定?工人要不要定死,不会干、干不好、不想干的能不能任意开除或随时离开?没活干时给不给工资?”

阳松听着姜小军一连串的问话,大为惊讶,他真没想到,短短两个多月,姜小军居然会考虑到这么多这么细的问题,不禁由衷地朝他竖了竖大拇指。

姜小军嘿嘿一笑:“松子你别夸我,这其实都是在和服装厂那些工人师傅们打交道聊天的时候,他们教我的,就我自己肚子里的那点货,早给狗吃了。真要论起来,还得靠你。这俩月,我估计你肯定琢磨出不少东西来了。”

阳澜看着已经高出自己一头的阳松和姜小军,心里暖乎乎的;又看了一脸刚毅的姜大军一眼,心里头又软乎乎的,上前一把搂住姜大军的胳膊,无来由的掐了他一下。姜大军皱了皱眉,侧过脸看着阳澜细瓷般秀美滑嫩的脸庞,强忍住胸口涌起的冲动,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傻乎乎笑了。

办公楼一二楼都是阳澜设计的,分别为作品展示间,设计室,办公室,会客室,会议室等等;三楼一半暂时空着,一半改成单身宿舍。几人不再有异议,遂来到二楼会议室,边等人,边商量相关细节。

六时整,姜大军抬起手腕看了看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