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这才是油老虎!(1/2)

由于今天是第一天开始干活,加上要调试机器。

两辆收割机,八点多了才开始正式作业。

大溪坪的田地比较平整,大部分都连成一片,因此收割的速度很快。

到中午时候,两台机器收了差不多有50多亩玉米,平均一台一小时收割六亩地。

虽然没有理论上说的快,但是也不错了。

杨庄村二百来户人,每户差不多有十亩的玉米地。

算下来,杨庄村就有二千多亩玉米地。

当然不可能所有人都用他的收割机收。杨元估计,有六成就不错了。

村里的这点地,十天之内,绝对能干完。然后就马上开始跑别的村。

这几天杨元和杨向东天天开着玉米收割机,绕着各个村去转悠,特意说明了价钱。

如果有人想用收割机收玉米的,也不差这几天,会等着他们去村里的。

目前根据大家的反响来看,还不错,使用收割机的人应该会很多。

毕竟杨元给的价钱真心不算高,大部分人都能接受。

中午休息半个小时,各自回家吃饭。

杨元不管饭。

这么多人,不可能都让上他家吃去。这样的话,杨妈饭都做不过来。

再说杨元给的工资,在农村着实不低。这些人都在村里,也缺这口吃的。

不过去别的村里干活的时候,得想个办法,总不能让大家再回家吃饭。

来回折腾不说,也耽误功夫。

吃过饭,休息会儿后,继续开始收割。

上午村民们都看了新鲜,下午地里就没几个人了,除了杨元他们几个,就是到谁家的地了,谁在旁边守着。

另外杨爸帮杨大全去猪场喂猪去了,会迟点再来。

大溪坪的玉米地,是杨庄村最大的一片地,差不多有三百亩。

两台收割机卯着劲轰轰的收着,拉玉米和秸秆的三轮车一趟一趟的来回跑。

大溪坪不远,到村里来回跑一趟,也就十多分钟。

有时候碰到某一户的好几亩地连成一块。几个开三轮车的司机,还能在旁边等着,聊一会天。

杨元和杨向东俩人可就苦了,为了赶速度,下车撒泡尿,都边走边系裤子。

杨向东嘴里叼着烟,光着上身,熟练的打着方向盘。

眼看这块地就收完了,换下一家了,准备喊三牙子过来拉玉米。

这时,车突然抖了一下,腾的一声,停住熄火了。

“咦,咋回事?车坏了?”

杨向东从窗户上扔了烟头,拧钥匙重新点火发动,通通两声,没打着,再试,还是不行。

“咋回事?咋停了?”

旁边开着三轮车跟着他接秸秆的张涛,往前开了两步,停下车,从驾驶室伸出头来问道。

“不知道啊!开着开着,车突然熄火了,再打打不着了。咦……特么的!……没油了?”

杨向东正研究着问题出在哪儿了。

突然瞧见仪表盘上红色的低油量警告标志,现在已经低于最低油量指示了。

估计早就提示了,不过收割起来,耳朵嗡嗡响的,没有听见,他也根本没想着往那个地方瞅。

主要是这才上午干了小半天啊!

下午这才干了多大会儿,怎么可能突然就没油了呢?昨天两台收割机可是全部加满油的。

那油箱他知道,一百多升的大油箱。

正在这时,杨元开着那台收割机噔噔两声,也熄火了。

“咦……,没油了!向东哥,你那台也是没油了?”

杨元第一时间就发现了问题,同样一头雾水,伸出头向杨向东问道。

“是啊!这一百多升柴油,难道多半天功夫就烧没了?”杨向东挠了挠头。

“下去看看!”

杨元跳下车,蹲到车旁边,杨向东也跳下来,其他几个开三轮车的,以为出了故障,全围了过来。

“这……真没油了!”

杨向东检查完,转头看了大家一眼,对杨元说道。

满脸惊讶!

“我的乖乖!这啥家伙,这么烧油!咱那山轮车,加二十块的油,让你使劲开一天,也用不了!”

张涛是个留着短毛寸头发的青年,瞅了眼油箱:“操,这是一百升的油箱。咱现在才收了六十多亩地。两台速度差不多,对半算,一台三十亩地。那一亩地……,快三个半油了!”

一个油说的就是一升油。

“这么大个家伙,又是收玉米,又是碎秸秆的。油少了可带不动。”另一个人道。

李小春毕竟是小孩子,稍微一算账,顿时瞪着眼,震惊道:“我了个去!按咱们的速度,这两台收割机,一天光是油钱,都快两千了!”

“你这才算多少亩地?按这个油耗,一天要是整个一百五六亩地,油钱都能上三千了。”张涛呲牙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