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定计(1/2)

“小杜,照你这么说,害死我儿赵顺霆的人果然是小别将军?”赵奎山听罢小杜将军讲述的怎么发现小别将军和“鸠王寨”的事情经过之后问。

“巡督大人,事实在这儿明摆着。卑职听您吩咐。您叫卑职怎么办,卑职就怎么办。”小杜将军说。

赵奎山说:“公报私仇不是我赵奎山的做派。所以,撇开小别将军是不是害死我儿赵顺霆这件事不说,单说他坐山为寇和抢我政府骡马这两件事而言,就可以奏请朝廷进山剿灭之。”

“巡督大人,卑职在望远镜里看了一下‘鸠王寨’那个地方,三面环山一面是水,如果强攻,必先占据那三面山峰的制高位,制造一个拉网逮兔的态势。要不,山上的贼寇一定会从山上跑掉。”小杜将军从地理形势方面给赵奎山分析说。

赵奎山说:“这样,你先回去会同你的手下研究一下,看如何下手。我这边给皇上起草一份奏折,看皇上是什么意思。如果皇上派惩剿大军来进山惩剿,那咱们省事多了。如果皇上让咱们自己惩剿,我估计,皇上还会拨给咱们一些银两。这样,咱们这个兵工厂就财力方面也会充实一些。你看呐,小杜将军?”

“巡督大人,此计甚妙!”小杜将军称道说。……

赵奎山的奏折以八百里加急方式传到了朝廷内阁。朝廷内阁看到赵奎山的奏折后认为事情十分火急,因此内阁内部几个主要成员简短碰头议定后即刻呈给了皇上。

皇上看过赵奎山的奏折后问内阁里的几个主要成员:“请问几位爱卿,你们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

甲说:“赵巡督反映的这件事,事态严重,我们不敢妄自裁判,请皇上裁定。”

乙、丙、丁、戊说了同样一句话,且就两个字:“附上”。

皇上问:“你们认为怎么办合适?”

甲说:“赵巡督在奏折里没有明确提出他个人的要求,但是字里行间却透漏着他个人的一些想法,要么由朝廷派兵弹压,要么有朝廷出资支援。臣个人的建议是,由赵巡督便宜酌定就地处置。”

乙说:“臣个人的建议是,朝廷可以出资少许予以支援,但需派出大员前去监督。”

丙说:“德历祝将军原是丱陵的三司督,对丱陵之地较为熟悉。臣个人的建议是,可调德历祝带兵前往丱陵剿匪。”

丁说:“臣个人的建议是,既要派兵也要出资,但在数量方面都要适度控制。”

戊说:“臣同意派兵,而不同意出资。派兵本身就是对赵巡督的监督,另一方面还可以让赵巡督倒过来出资支援派过去的军队粮秣。”

皇上听后,分析说:“丱陵离京畿路途遥遥,派兵连夜行军,尚需半年而至。半年内,事态将会怎样恶化,尤难预卜。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派员监督,尤为不妥。京畿外围,局势初定,恐真汝族人杀‘回马枪’。故,德历祝不可回撤。出资少许,以表寸心,其余之事由赵巡督就地便宜酌定裁决,乃朕之意。”……

这样,赵奎山很快就得到了皇上的批复,而且获得了朝廷拨发的一笔钱款。

随后,赵奎山问小杜将军:“杜将军,你那里研究得怎么样?”

小杜将军说:“巡督大人,经卑职与属下反复研究,发现‘鸠王寨’这个地方距离民间的几个自保会较近,但又都不在这几个自保会的管控范围。不过,可以用密函要求他们对‘鸠王寨’周围情况摸清情况,为后续战事做准备。”

赵奎山说:“人多必乱。抽取其距离最近的那个自保会参与先期之事。对其他的自保会,保守秘密,以防消息走漏。”

“距离‘鸠王寨’最近的自保会是井家冢自保会。”小杜将军说。

“好。用羽檄书发函给井家冢自保会,让井家冢自保会派人火速与你研究破‘鸠王寨’之策。”赵奎山命令说。……

赵奎山那边刚把破“鸠王寨”之计交代给小杜将军,小杜将军这边就接到了井澜池的公函。

小杜将军把井澜池的公函拆开一看,即刻火冒三丈。

小杜将军把井澜池的公函往桌子上一拍,骂道:“他娘的这个井氏长老不识好歹,敢跟我自保会叫板,这不是他娘的活得不耐烦了吗?得让像这样的狗东西好好明白明白,究竟是自保会大还是他一门一姓的长老大!”

旁边的安卿麟忙对小杜将军说:“杜长官,请息怒!”

小杜将军恍然“嗯”了一声,扭头问安卿麟:“安副官,请问,您有何高见?”

安卿麟说:“杜长官,一事一议,不可泛泛而论。因为有些地方的里长或者自保会会长,本身就是一门一姓的长老。所以,属下认为,可以把井家冢这件事做为一个特例,特事特办。这样,对于那些不在政府基层任职,又不属于自保会成员的倚老托大的所谓的‘长老’,也是一个警示。”

小杜将军“哈哈”大笑,对安卿麟竖了竖大拇指,说:“高!实在是高!这叫做什么来着?”

“杀鸡儆猴。”

“对对对!杀鸡儆猴。”小杜将军笑着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