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新兵营3(1/3)
.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后人如此戏言,也从侧面显示出廖化的军事才能,只是在蜀国的巅峰时刻,廖化被诸多名将的光芒掩盖了(廖化,字元俭,襄阳人,以果烈称,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中乡侯。),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看似平庸、实则果敢勇烈、忠心耿耿的将领,陪伴着蜀国从巅峰到坠落。
一什十人,整齐地排在廖化面前,连受伤的两名盾手也强撑着、挺立着,表情肃然而不惊不喜,仿佛对廖涛不守规则愤怒,这一切,当然源自于曾阿牛的态度。
李文饶有兴趣地打量着廖化,刚才发生的许些小事,也只能引起他一时愤怒罢了,在现代,这种小事情简直就是司空见惯了,过后并无什么感觉。
“好,好一个勇猛的后生!好一个别开生面的战阵,难得的是,还能灵活应敌。”廖化昂首大笑。
大伙有些愕然,不想廖将军不怒反喜,曾阿牛禀道:“禀将军,这一切皆是李文**飞的功劳。”
“哦?”廖化收起笑容,有些意外看了曾阿牛一眼,便看向李文,温和道:“你就是李文?”
李文也看了曾阿牛一眼,正视着廖化道:“正是。”
“好!”廖化笑了起来,回头对赵司马道:“这什能胜过我的亲兵,奖励应加一倍。”回头对曾阿牛道:“若下月再次取得胜利,奖励再加一倍。”廖化看一什新兵终于露出满意的神色,才道:“嗯,都回去好好训练……哎……鹏飞留下。”
曾阿牛带领新兵离去,李文跟随廖化来到赵司马营中,岂料廖化一进帐营,脸就黑了下来,径直走到中间文案边,“嘭”一声,突然一掌拍在文案上,怒道:“廖涛,你可知罪?”
李文吓了一跳,虽然廖化怒气针对的不是自己,心下也不安,万一事后廖涛找自己麻烦,那可要郁闷了。
果不其然,廖涛闻言单膝跪在地上,一脸的不服气。
“军阵之中,毫无侥幸,赢输只看结果,生死只在瞬间,不问过程如何,对阵实力如何,今日只是训练,若他日上了战场,生死已分,你何来的不服气?”廖化斥道,“回去自领十军棍,再好好想想。”
廖涛慢慢释然,遂道:“谢将军教诲。”起身后立于廖化身后,目不斜视,沉默不语。
廖化看向李文的时候,已经和颜悦色,问道:“此法甚佳,你是如何得知?”
李文低首,作揖回答道:“禀将军,我们连败两次,痛定思痛,在实战中琢磨出来的。”
“早时听安国说,新兵营中,有一李文训练刻苦,且悟性奇佳,当时我还不信,今日一看,果不其然。”廖化点点头,对新兵营出现人才大感欣慰,随即问了几句李文行军打仗的问题,李文俱不知,遂道:“你也算是可就之才,抽空可来荆州大营寻我,若能在月比中,连续得胜,且战法多变,可为屯将。”
“谢将军栽培!”
……
这月月比后,赵峰亦格外照顾李文这什,对李文亦多加关照,不时传授一些行军常识,李文受益良多,得闲时,便借了赵峰的马,前去廖化处,接受廖化的指导。
李文对兵法确实悟性奇佳,以现代人开拓的视野,置身于古代,学习古代兵法,在理论上,确实有着旁人无法比拟的优势,只是,要让理论变成实际,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日子过的辛苦,匆忙而又充实,在接连接触到关兴、廖化这类荆州大将后,李文的眼光和知识,确实上升了好多个层次,比之以前对三国有些自大,又有些害怕的矛盾心理要现实的多,现在对古代行政、军事皆有了新的认识。
忽一日,关兴突然纵马前来,手提文书,欲见李文,此时李文已经担任屯将一月有余,将手下一屯训练得有声有色。这是关兴第一次以官方身份前来新兵营,赵峰连忙让人把李文召来,关兴带上李文飞驰而去,留下满营官兵面面相觑。
关兴其时已经是安汉校尉,又是关羽二公子,如此人物竟然也主动来找李文,确实让人愕然。不想李文得廖化青睐,如今又得关兴青睐,老天,这小子怎么这么好运气?新兵营大抵都如此想法。
却说李文随关兴而去,一问,原来宛城使者至,向荆州求援来了。
时年刘备与曹操汉中鏖战,因战事不利,曹操于宛城、弘农等地抓丁去汉中充苦役,修筑工事,百姓苦不堪言,田地荒芜,遍地难民饿孚。宛城守将侯音、卫开愤而造反,劫持太守东里衮,杀死功曹应余,因害怕曹操平叛报复,又因皇叔向有仁义之名,曾不顾自身安危,携十数万襄樊百姓过江之举,便暗中派遣使者前往荆州,求援关羽,告知关羽宛城盼荆州之兵如旱田之盼甘霖,恳请解宛城百姓于倒悬。
关羽震动,长髯飘飘,欲遣兵前往宛城相助,但未得成都命令,不敢擅自起兵,若不相助,又恐候音等人寒心,且坐失战机。诸将云集在主帐,皆不敢决定,廖化建言,可听下层军官意思,看军心是否可用,遂通知李文前往。关兴与李文交好,领命而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