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十四 榜样的选择

——读《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马援,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因功累官伏波将军,封新息侯№援的祖先是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马援的后人是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援有兄弟四人,他排行第四,兄弟四人在王莽时期都做了大官,后来马援归顺光武帝后,为刘秀的统一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今越南),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甚得后人的崇敬。

正因他年高望重,所以自然也担负起了教育侄子们的任务◎为马援的哥哥们都当过大官,所以那些孩子们都是官二代见过一些世面,平时养尊处优趾高气扬,一般人话估计他们也不服∏时的官二代们和现在的**们地位差不多,身上的毛病也如出一辙,都聚在一起胡乱批评国家政策,还通过各种渠道和社会上的闲散人员鬼混在一起,平时吃喝玩乐,冲动时则打架斗殴,还自以为行侠仗义№援虽然是武将,但可不是思维简单的武夫,他很敏锐地看到了侄子们发展前途的握。就在他出差越南的时期,他还牵挂着孩子们的成长教育问题,写了一封语重心长的《诫兄子严敦书》来劝告他们走正道。

在当时社会上的年轻人大概都崇拜两位成功人士,龙伯高与杜季良→伯高为人忠厚谨慎,与人交往也很低调,不谈论别人是非,谦逊节俭、廉洁公正,很有威望。而杜季良是另一种人,他豪侠好义,经侈私的帮助别人,他的朋友中既有社会主流精英,也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父亲死了出殡时,附近许多其他县的客人都来了,风光至极≮给侄子们列举了这两条发展方向以后,马援旗帜鲜明地消侄儿们能向龙伯高学习◎为即使不能取得龙伯高那样的成绩,最起码也能养成了个良好的品格,那就是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他还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就象雕刻,如果想雕一只天鹅,即使雕得不象天鹅,却还能像个鸭子,反正都是飞禽$果学杜季良就握得很了,如果不理解他的良苦用心,只学其行为的话就很容易堕落成轻浮放荡的纨绔子弟∫想,马援之所以写这封信,肯定因为他已经看出了两个侄子正在向杜季良学着,如果不及时喝止,等闯出大祸来就悔之晚矣。

龙伯高和杜季良分别代表着两种性格,一种是沉稳老练的理智型,一种是开朗冲动地感情型。很明显那种理智型的人始终谨慎微地戴着面具生活,活得很疲惫而又无趣。而那种感情型的人热情开朗,快意恩仇,虽然会经长交但生活得真实而又坦率※以年轻人以杜季良为偶像就不足为怪了,即使现代的年轻人也很少人会真正喜欢龙伯高那样虚伪地过日子的。

从马援的信看出了他对侄子们的良苦用心,即使现在社会父母也无形中给孩子树立了两方面的标杆,经除见他们教训孩子:“你看那谁,又老实又懂事,你可得多向他学,那谁就不行了,整天不好好学习吊儿朗当一看就没有大出息。”家长消孩子勤奋刻苦老练稳重、在人生路上踏实前行的心愿千古未变′实许多时候,看着老实稳重的孩子将来不一定能成才,而相反许多热情奔放的人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在马援那个时代、那个风声鹤唳的政治环境下他要求孩子们谨慎微地为人处事,出于安全的需要,是十分必要的∫想,现在是民主和自由的时代,孩子应该活得真诚而又精彩,才能更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东汉》)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前在交辏故榻胫眨?

“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唱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