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十三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
——读《光武帝临淄劳耿弇》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视察手下大将军耿弇军队时发表的讲话稿,全言简意赅,表扬了耿弇的战绩将他比作西汉名将韩信,最后以一句“有志者事竟成”为全的结束语。我上中学的时候,老师就经常拿这句话鼓励我们艰苦努力认真学习,没想到原来是刘秀的原创。
此提到了耿弇,而且那句名言“有志者事竟成”是写给此人,我就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产生了一点兴趣,就专门从《后汉书》中查找了他的资料,一读之下却大有收获。
提起中国历史名将,我发现了多个版本的评选结果,大家公认的名将有孙武、乐毅、白起、项羽、韩信、卫青、霍去病、曹操、李靖、岳飞、戚继光等,有的评选会加上明朝开国将领徐达或常遇春,还有的会含有现代刘伯承和林标,有的评选结果比较偏辟则会加上南北朝时的陈庆之和冉闵。但却没有一个评选结果中提到过这个最成功的将领耿弇。
那些评选出来的五花八门名将,虽然个个声名显赫,但都从不同角度存在的明显的不足之处,比如孙武,最大的成绩在于军事理论的贡献,除了在吴宫中驯练宫女杀了两名吴王的爱妃之外没有什么其他的实际战例留于史册。项羽在那个时代是军事奇才,取得过辉煌的战绩,但最后却一败涂地。韩信和项羽是一时瑜亮,他亲手把项羽送入地狱,但他在权谋方面还是斗不过刘邦,最后死于非命。卫青在讨伐匈奴时立下赫赫战功,但不知为什么给人留下了他侥幸取胜的把柄,所以有诗讥讽他: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岳飞曾经杀得金国人望风而逃,但最后却蒙上千古奇冤。徐达和戚继光,取得战功无数,却没有逃脱晚景凄凉的命运,想来让人叹息。这些名将们的人生短板告诉我们,一时的名声不等于成功的人生,甚至有时他们的悲剧正是在巨大的名声之后尾随而至,给人以福祸相依的感叹。
让我们剥去历史的迷雾,仔细审视一下我们主人公耿弇的完美人生。耿弇年少时就慧眼识主,他在公元2年,二十一岁时就投到当时刘玄的大司马刘秀的门下,公元25年,刘秀称帝,耿弇因为战功卓著被任命为建威大将军,时年22岁,成为刘秀手下最年轻的一位大将军。建武2年(26年),刘秀封耿弇为好畤侯,食好畤、美阳二县。在以后的战斗生涯中,耿弇屡立奇功,刘秀将他比作西汉时开国功臣韩信,可见他在东汉建立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史载,耿弇自起兵跟随光武到天下统一,“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挫折焉”。耿弇用他的神妙指挥,写就了战争神话。
但耿弇的成功不仅仅局限于战场,在政治上他更是步步为营精明干练,通过自己的行动取得了刘秀的高度信任。刘秀曾过:“朕终不使耿弇为淮阴也!”建武十三年(年),光武帝增耿弇封邑,令其交回大将军印绶,以列侯奉朝请。但国有疑难,仍然召耿弇入朝咨询方略,甚见倚重。永平元年(58年),一代名将耿弇逝世,享年五十六岁,谥曰愍侯。
建武十二年,耿弇的父亲耿况病重,刘秀亲自去探病。耿弇的弟弟耿国当了驸马都尉,耿国的弟弟耿广、耿举都做了中郎将。史称:“弇兄弟六人皆垂青紫,省侍医药,当代以为荣。”耿氏家族除耿弇外,他的父亲耿况、弟弟耿舒,侄子耿秉、耿夔、耿恭等人皆为当世名将。一家三世用兵,仍立功勋,打破了古人所谓“三代为将必败”的谶言。从东汉开国到建安末,耿氏家族共出大将军二人,将军九人,卿十三人,娶公主三人,列侯十九人,中郎将、护羌校尉及刺史、二千石数十百人,成为东汉一朝之巨族,与东汉政权共存亡。耿弇以卓越的才能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家族的二百年荣耀,他不但最成功的军事家、还是最成功的政治家和教育家,其综合成就可以雄视古今、独一无二了。
耿弇虽然功成名就,生前身后都享尽风光,但却并不被民间所熟知,反而不如那些平庸之人被百姓津津乐道。这一切我想应该都怪他的人生之路太过平坦之故,因为他总是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反而没有了起伏跌宕、扣人心弦的传奇色彩。在历史的天空中,项羽、韩信、岳飞放射出的光芒也许不如耿弇的明亮,但人们也许更关心他们失败时痛心疾首的悲情,而为他们扼腕叹息。平静的夏夜,那些闪烁的星星却更引人注目,正是一亮一暗间放射出的光芒,惹出了无限遐思和愁绪,那些永恒发光的星体则显得有些寂寞了。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东汉》)
车驾至临淄,自劳军,群臣大会。帝谓弇曰:“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勍敌,其功乃难于信也。又田横烹郦生,及田横降,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张步前亦杀伏隆,若步来归命,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又事尤相类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