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乱世 第四章(2/4)

到了中州。

虽然以上传闻并不属实,但藩镇军却对这个故事大力宣传,在普通民众的眼里,朝廷军队变得很不受欢迎,常常有官兵在驻地被放黑枪袭击。

崔义甸宣布帝国进入紧急状态并对此下达了指示。

“田畈里难免会有杂草,一根一根拔来不及,应该要用‘草甘膦’把他们全部杀死。”

随后作为特别监狱的“反省院”便在帝国各省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反省院注重对人进行思想灌输,力图让不支持刘帝的人悉数闭嘴。各地官吏可以逮捕有嫌疑的百姓,不经过审判便把他们投入反省院感化。反省院的“三大宗旨”即是“化倒刘者思想为拥刘思想;化狂躁之徒为纯谨质朴之徒;化无技自存之人为有术谋生之民。”

反省员在“感化”期间均被强行灌输帝国的“忠君理论”,不断学习、上课和参加训话。反省人每天都写日记、做作文来赞扬刘帝,同时研究御用文人题写的文章。马友贵的《唯一帝皇的伟大功绩》、杜骥的《帝制正确性》、黄常山的《永恒神朝万岁》皆在此列。反省人的思想汇报将逐日送交以乌龙卫特务为主的训育员审阅。

训话则会聘请朝廷要员,社会名流学者等进行宣讲,对反省人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有时也会进行个别的谈话。对“思想行状不良”或“不吐实情”的反省人,乌龙卫特务将用电击棍进行“爱的教育”。

在几月内,崔义甸便将数十万人投入反省院,冯国忠还举荐邱振豪担任首都反省院的院长。

反省院的传闻倒也不仅限于此,在南直隶固来的精神病院里,有一位自称是修炼者的患者平日里都重复着“反省院”、“献祭”、“魔界降临”、“唯一帝皇”之类的怪异话语,医护人员不得不每天为他注射镇定剂,许多人都觉得反省院内部还在从事不可告人的活动。

朝廷军队和藩镇军在高低起伏的肾山山区展开接触战,不过交战双方似乎都忙着欣赏山区的景致,两军都只有零星的战斗发生。

熊达威的治安战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但是这种消耗巨资的策略似乎会让帝国朝廷破产。“镇国公”并不重视治安成本的高低,因为这些经费能有三分之一落尽他的腰包。

藩镇军在这段时间内进行重组并恢复了元气,这支**军队得以重整军备的关键在于逃出帝国的程克动用了非常手段,他宣布藩镇地区在击溃朝廷军队入侵后将会实施充分的改革,普通民众也能获得许多在共和军时代的公民权利,其中就包括非常宝贵的议会选举权。

缺乏财富组建军队的程克选择让渡权力来发动群众,这就让他获得了强大的动员能力。历来标榜自己热爱共和的程克其实也很在乎自己的权势,但是刘帝对他的封地造成了很大威胁,所以他宁可发动难以控制的群众也要对抗朝廷的入侵。

程克可能在日后沦为虚位君主,但是强化藩镇的动员能力才能面对到来的灭顶之灾,这几乎是他抗衡“唯一帝皇”这种旧式君主的唯一途径。

程克颁布了重申共和军理念的《程克法典》,利用共和军时代的精神发动群众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帝国的君主贵族体系可能会被整个摧毁。程王爷还是选择“砸碎珍珠换玛瑙”,他要用过去的共和理念来给刘帝制造麻烦,帝国勋贵集团的裂隙被无限放大。

朝廷和藩镇军打打停停对峙了将近半年,等到刘帝二十三年的年底,东都方面再次催促熊达威彻底剿灭残余的藩镇军,国防部还特意安排吴献江率领驻防界河的第五步兵军增援中原战场。吴献江带来的援军共有一万五千人之多,这也就让熊达威有了一举歼灭藩镇军的底气。

大批援军抵达中州后,中原迎宾办事处急着为新到的将官们接风洗尘。心情愉悦的熊达威在这场宴会上侃侃而谈,因为反军在上个月释放了辛伟民。吴献江及其下属轮番拿着晶莹剔透的玻璃酒杯向“镇国公”敬酒。微醉的熊达威用自信的语气说道:“老吴来得很及时,希望大家日后能同心同德为天子分忧。”

吴献江吹捧说道:“先前朝廷在肾山一时失了地利,如果各军能齐头并进,坚持火力人数都保持占优,贼军旦夕可破。”

大喜过望的熊达威将杯中之物一饮而尽,随后他就在酒席上直接讨论起了作战计划。信心十足的“镇国公”完全不怕把机密泄露给藩镇军,占尽优势的朝廷军队已经稳操胜券。

削藩总指挥指着刚刚进入宴会厅的梁文远说道:“文远,这几个月你都在中州练兵,下一仗要你来挑大梁。”

梁文远听罢问道:“难道熊公有了剿灭贼军的打算?”

满面笑容的熊达威朝着众人说道:“以往行军作战都要做好保密工作并秘密集结部队,但是这次作战我偏要反其道而行之。我们不怕贼军识破天军的意图,各部队要制造出足够大的声势来震慑贼人。”

“今年冬天发起的这场攻势至关重要,可以说削藩成败,皆在此一役。朝廷在中原战场部署了十多万军队,就算这些部队都是垃圾,我们也能把贼人堆死。经历了半年的小规模拉锯战,贼军的武器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