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面临抉择(1/4)

苏州作为江南东道首府与江南西道首府洪都遥遥并立。

是江南道最为重要的两个行政府区。

而姑苏城又以风景秀丽,奇山异石,山水园林闻名天下。

故而江南道稍有名望的达官贵人都安置家眷在姑苏城。

姑苏城东边有一条名为“宝怀”的小巷子就是达官贵人们的家眷住所。

这宝怀巷可有讲究,宝怀巷建在城内最好的地段,非达官贵人不可居住,任凭豪绅巨贾花费重金想要购置宅子也是没有门路。

巷子是苏州“度支司”名下产业,度支司掌管一州财政,修建一片宅区自然是轻而易举。

原先修建这群院落,本想重金出售给姑苏城内的豪绅商贾们,从这些富得流油的家伙们身上随便榨取一点油水,财政收入就足矣提高一大截了。

一年一度的政绩考评上也可以留下个好看些的评价。

只是碍于上司有令,宝怀巷的宅子不可对外出售,集中给内部官员采置,于是“宝怀巷”的宅子大都折价出售给了江南道五品以上高官大员们,江南道最高行政长官及军事长官皆默许了这一事。

这也不难理解,天下士子寒窗苦读多年,一路过关斩将考取功名,又好不容易混到了个一官半职,那不得让亲眷过上最好的舒坦日子。

儒家有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言辞工整,井然有序。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对读书人来说,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若是跳跃了其中一步,那么这个读书人即使有大作为,也一定会辜负一些人。

更何况,以史为鉴,妄图一步登天之人,大多莫不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倘使一个读书人修身成功,就直接奔着治国平天下而去,不说这人是否有真才实学。

至少也会在旁人眼里落下不靠谱的印象。

十年寒窗,一朝上榜。一心想着建功立业,成为无双国士,青史留名万万年。

从修身直接到治国,忽略了齐家这一步。忠义气节难说,至少在旁人眼中是不孝的。

这样的读书人,在大楚往往大展不了一番宏图伟业,反而容易落入郁郁不得志的境遇里。

天地君亲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两句对读书人来说最耳熟能详的话。细心想来,就会惊觉两者的本质是相似的,只是顺序互为倒换。

真正聪明的读书人一眼就能看出本质。

故而如若遍查史书,那些青史留名的文人们,从不随意置换顺序。

聪明人都明白,这不仅是圣贤真理,也是最完满通向伟大的道路。

读书人要走的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一点也不比沙场奔袭,疾驰千里来的容易。

上对皇帝下对黎民,身在权争不断,阴谋诡计频出的庙堂,一不小心便是被杀头的下场,倒霉些还要株连九族……

在这样复杂的环境里,仍旧坚守着心中的良心和理想的人。我们可以称之为真正的读书人。

青史上从不缺这样的读书人!

对宝怀巷的贵人们来说从一介学子混成了达官显贵这身修的算是不错了,有了能力接下来就得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最后再一展平生所学,胸中抱负。竭尽心血治理一地百姓,让百姓生活无忧。

这就是大楚大多数读书人的担当和抱负。

只是这份担当和抱负,被功名利绿诱惑一下,被官场权辙碾压一下,当初的雄心壮志被现实无情伤的支离破碎。

当初那颗散发光热温暖百姓的真心,被世道叵测狠狠摔碎成尖锐的琉璃渣。

稀里哗啦破碎的真心再施加给百姓就不再是光和热,而是锋锐是伤害更是折磨。

苛税徭役,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奸臣刚步入官场时,是否也曾怀揣一颗滚烫的炽热真心?

无从知晓,但是轻而易举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他们内心不够强大。

从古至今,每个时代,缺过粮食水源,缺过骡马兵将,甚至就连皇帝宝座也有过短暂空缺。

但是不论多黑暗的时代都从来不曾缺少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读书人。

真正的读书人什么都缺,缺衣物,缺银粮,只有骨气二字不曾欠缺。

所以真正的读书人什么也不缺!

那群读书人在更为复杂险恶的环境里依然坚守本心,靠的远不是圣贤书,还是内心的强大和不屈不挠。

因为这份气节,所以他们获得了读书人至高无上的荣誉——青史留名。

怀揣真正强大的心,才能成就最为辉煌的事业。

是选择千古流芳,还是遗臭万年。源自于良心的选择。

话说这宝怀巷可大有讲究,宝怀巷的宅子鳞次栉比,清一色四进制院落,富丽堂皇。

宅子里曲水回廊,假山奇石,名花贵树应有尽有。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在宝怀巷老去,在大楚江南道来说实在是一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